为什么你掏心掏肺对一个人付出,最后换来的却是冷漠离开?为什么你事事忍让,却还是会被人看不起?答案只有四个字:物极必反。
众所周知,金庸先生是一代武侠泰斗,在他的小说中,看似是写小说人物,实则饱含深意。
在《书剑恩仇录》中,有这样一句话,就能很好的说明“物极必反”的道理:“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我在年幼时,只知其表意。但听了一位无名高僧的讲解后,方才理解其背后的人生哲理。
僧人将这句话概括为“情深不寿,慧极必伤”。他说,生活中,这四种太“好”的人,往往命苦:
【一】过于聪明的人:工过心计,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到一个荒岛上求生,只能带三样东西,你会带什么?”僧人笑着问我。
我思考了一会儿,答道:“一个聪明人,一棵果树,一只母鸡”。
僧人听了,笑着说:“非也,你应该带一个傻瓜”。
“聪明人会教我如何生存,为何带一个傻人,这不是负担吗?”我不解地问。
“聪明人主意多,会把果树砍掉,给你砖木取暖;
把母鸡*了,让你填饱肚子,能解一时之忧,但之后的日子呢?
傻人则不一样,他们不懂如何马上解决问题,但会执着的拼命努力,最后能种瓜得瓜,种果得果,这才是永久的生存之道”。
僧人耐心的解答道。
是啊,巧诈不如拙诚。聪明人主意很多,但往往自负、浮躁、急于求成,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而傻人有傻劲,一味执着的坚持,往往会创造出人意料的奇迹。
这不是说聪明人不好,而是说太过聪明容易坏事。太聪明的人,总觉得自命不凡,高估自己的实力去做事,其结果往往不如人意。
纵观历史上那些悲剧结局的聪明人:雄才大略的周瑜、机关算计的王熙凤、恃才傲世的杨修等,皆验证了太过聪明的人,往往没有好下场的事实。
【二】过于完美的人:事事较真,苛求完美很受伤生活中,总有一群这样的人:凡事都想争第一,处于第二位都觉得自己很没用;不愿听见任何批评的话,哪怕是一个小意见,都觉得自己做人太差劲……
很多人,将其解释为是有强迫症。换种说法,其实就是过于追求完美、事事较真。
对此,僧人说了这样一句话:“佛说,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事。”
这句话告诉我们:对自己要有信心,不要事事追求完美。也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多、太复杂。凡事无需强求、活得安心自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