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极其虚幻和抽象的,我们的上古先人们常常会把一些无法理解的抽象事物,通过神话故事和人物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传播。接下来的故事,首先要从老子最重要的继承者,庄子曾经记录过的一则神话故事说起。
03
《庄子·应帝王》中说:“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庄子
故事说的是:南海之帝名叫倏,北海之帝名叫忽,中央之帝叫浑沌。倏与忽经常相约到浑沌所居的中央之地去游玩,浑沌对他们俩招待得很周到。倏与忽私下商量,要报答浑沌的盛情。倏说:“别人都有七窍用来视听食息,偏偏浑沌这么好的人却没有。”忽说:“我们为他开开窍吧。”于是他们俩每天为浑沌凿开一窍,花了七天凿出七窍,不料最终竟把浑沌凿死了。
关于这则简短庄子神话的理解有很多,但是在上古神话中倏忽则是象征着时间的神。
在我们汉语中“忽”字的本意就是指的极短暂的时间。我们的先人是这样划分时间的:一个时辰也就是现在的两个小时,被划分成八刻,所以我们现在将十五分钟称为一刻钟。在两刻之间,有两个特殊的符号来进一步划分,所以叫做“字”。所以一个字代表五分钟,这种说法在如今的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和福建的闽南语地区仍然在使用。
“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划分,叫做“秒”;秒字是由“禾”与“少”所构成,禾字代指的麦禾,少字指的是细小的麦芒,就是以具体的芒刺的细小去表达时间短暂的意思。而在秒以下已经细微到无法进行刻划,只能形容它为“细如蜘蛛丝”,就被称为“忽”。所以“忽”的汉字本意,指的就是极短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