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登于扶桑,爰始将行,是谓朏(fěi)明;至于曲阿,是谓旦明;至于曾泉,是谓蚤(zao)食;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至于鸟次,是谓小还;至于悲谷,是谓餔(bù)食;至于女纪,是谓大还;至于渊虞,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至于悲泉,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县车;至于虞渊,是谓黄昏;至于蒙谷,是谓定昏。
日入于虞渊之汜,曙于蒙谷之浦,行九州七舍有五亿万七千三百九里。
说的是,在日出之前,羲和会驾车护送儿子从扶桑出发,依次经过曲阿、曾泉、桑野、衡阳、昆吾、鸟次、悲谷、女纪、渊虞、连石、悲泉,而当经过这些地理位置的时候也有相应的时间名称作为对应:晨明、朏(fěi)明、旦明、蚤(zao)食、晏食、隅[yú]中、正中、小还、餔(bù)食、大还、高舂[chōng]、下舂、县(xuan)车。
到达悲泉以后,羲和就会停下神车,让自己的儿子独自走完余下不多的行程,自己则孤身驾驶六条螭[chī]龙牵引的神车返回东边的甘渊。随后,太阳在经过虞渊和蒙谷之后,才算走完了一天的完整行程。而太阳到达这两个地方,所对应的时间名称就是黄昏和定昏。
在上古神话中,这位管理着自己十个儿子的伟大母亲羲和,就是如此这般地通过控制太阳在天空中的行进速度,来达到管理时间的目的,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永不停歇……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母亲羲和只把儿子送到悲泉就返回了呢,因为在遥远的西方还有另一个同样管理着时间的神守护在那里,太阳最后的这段旅程将由他来护送完成。
白毛虎爪的红光神蓐收
05
山海经-西次三经中说:“泑you山,神蓐ru收居之,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之所司也。”
蓐收,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金神、秋神、刑神以及西方之神,他同时也是西方帝少昊的儿子与辅佐神。传说中的蓐收长着人面、白毛、虎爪,手执一把锋利的钺,左耳上环有一条蛇,身乘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