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挺误导人。
昨天看到一个父亲教育儿子,反正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能理解现在社会就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所有的资源都是稀缺的,所有好的位置都是争的头破血流的,所以要努力、要勤劳、要奋斗,我都能理解,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优点。
但是其实我不太喜欢这两句话,我觉得我们可以用但求无愧我心,用这种话我觉得更好一些,就是付出全部努力,但求无愧我心。为什么?因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其实具有比较强烈的误导性。
·第一个误导性是什么?就是所有的辛苦、所有的努力都有回报,用一个成功的结果去暗示,你只要吃得苦中苦,努力最后一定会怎么样,这个世界没有一定的。
我们经常很多的成功者一讲起自己成功的原因就讲自己多努力、多勤奋,我知道因为这是我们推崇的价值,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很清楚,我们的成功都有时代的因素,有各种各样偶然的因素,既有自己努力的因素,也有时代红利,也有贵人相助,甚至有很多莫名其妙的运气。
只是这些东西我个人无法把握,所以我们只能讲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自己先努力了,所以最后结果怎么样你不要在乎,但是不要把它建立直接的关系,否则孩子会太期待了。
现在很多大学生的问题就是真的很努力,一路读书读上来,最后名校毕业出来以后工作也不太好找,各方面都是挺难的。孩子们就会觉得你们当年对我们的承诺,你们当年所说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承诺。
我们成年人当然要激励孩子,但是不要轻易画这些有可能会让他们将来幻灭的饼。人生本来就是很难把握的,人生本来就充满了很多很多未知的,我们只能做好自己。我更喜欢这样,说白了就是更坦率的一种人生态度,鸡血打太多了以后很有可能会把精神打出毛病来的。
·第二个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也不是很喜欢这里面的一个暗示。什么暗示?就是为了当上人上人。读书很多时候是为了让社会更平等,更好。
我有个朋友开玩笑的讲,说吃得苦中苦就是不把自己当人,要当人上人就是不把别人当人,说内卷卷来卷去,卷到最后不都这样吗?这样的社会真的是我们都能过得幸福的社会吗?不是的,即使你再优秀也要知道人人平等,对吗?
一个社会的文明状况跟它是不是对弱势者有足够的尊重、保障直接相关的,而不是在于那些人上人有多么的神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