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下降家长怎样鼓励孩子,孩子高一成绩不好怎么鼓励孩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2-01 05:11:05

成绩焦虑下的孩子

成绩下降家长怎样鼓励孩子,孩子高一成绩不好怎么鼓励孩子(1)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习成绩常常成为家庭关注的焦点。不少家长为了孩子能有优异成绩,不惜投入大量精力、财力,课外辅导班、学习资料堆满孩子课余时间。但这种过度强调成绩的做法,有时却适得其反,让孩子对学习心生厌倦,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就像我朋友的孩子明明,小学时成绩优异,常被老师表扬、同学羡慕,父母也以他为傲,逢人就夸。可上初中后,课程增多、难度加大,明明成绩有些下滑。父母急了,每天念叨成绩重要性,课余时间全安排满辅导班,还常拿他和成绩好的同学比。渐渐地,明明对学习没了热情,一提到上学就愁眉苦脸,作业也敷衍了事,甚至出现逃学情况。朋友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焦急又无奈。

明明的情况并非个例,许多家庭都在上演类似 “剧情”。据调查,约 30% 的孩子在学习生涯中有不同程度厌学情绪,其中因父母过度强调成绩引发的占相当比例。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本望孩子成龙成凤,怎么就成了厌学推手?孩子因成绩压力厌学后,家长到底该怎么办?接下来,咱们一起深入探讨,帮孩子和家长走出困境。

一、“唯成绩论” 的副作用

成绩下降家长怎样鼓励孩子,孩子高一成绩不好怎么鼓励孩子(2)

(一)孩子心理负担重

过度强调成绩,让孩子心理像压了巨石。每次考试,成绩都成 “审判” 结果,考好万事大吉,考差如世界崩塌。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滋生。像上文中的明明,成绩下滑后,父母常念叨:“你看隔壁家孩子,怎么就比你强?”“这题都错,上课到底听没听?” 原本开朗自信的他,开始自我怀疑,害怕考试,夜里常失眠,上课也走神,成绩愈发下滑,陷入恶性循环。

有研究表明,长期受成绩压力的孩子,焦虑症、抑郁症患病率比普通孩子高 30%。这些孩子内心脆弱,像玻璃,轻轻一碰就可能破碎。他们害怕失败,担心让父母失望,自我价值感在一次次不理想成绩中被磨灭,小小的肩膀,难以承受这般心理重压。

(二)学习动力被扭曲

当父母把成绩当 “指挥棒”,孩子学习动力就易 “跑偏”。学习本应是探索知识、满足好奇、提升自我的过程,可在 “唯成绩论” 下,成了追逐高分、取悦家长的手段。为成绩学,孩子内在求知欲被压抑,一旦没外在奖励或监督,就没了学习劲头。

我邻居家孩子阳阳,父母承诺考年级前五十就买最新款手机。阳阳拼命学,如愿以偿。可下次考试,因难度增加没考好,手机泡汤,他一下泄了气,学习变得敷衍。这种功利性学习,让孩子错失学习真正乐趣,知识如过眼云烟,考完就忘,没转化为内在素养,长期处于被动学习,成长动力匮乏。

(三)亲子关系亮红灯

成绩主导的教育,亲子关系常拉响警报。孩子成绩波动,家中就可能 “硝烟弥漫”。家长满心焦虑化为指责、唠叨,孩子满心委屈、不满,用顶嘴、沉默对抗,家庭氛围剑拔弩张。

朋友小赵和儿子就是如此。小赵紧盯儿子成绩,稍有下滑就批评。儿子逆反,故意不写作业、上课捣乱,还冲小赵喊:“你就知道成绩,根本不在乎我!” 小赵无奈又伤心。亲子沟通本应是心灵桥梁,却因成绩成鸿沟,孩子紧闭心门,家长干着急,家庭温暖不再,亲情在冲突摩擦中磨损。

二、解开厌学 “心结”

成绩下降家长怎样鼓励孩子,孩子高一成绩不好怎么鼓励孩子(3)

(一)家长心态调整

家长是孩子成长路上 “引航员”,心态至关重要。要深知成绩绝非衡量孩子唯一标尺,每个孩子都像独特宝藏,有学习、艺术、运动等不同闪光点。就如《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父亲对儿子说:“你有一段美好的友谊,也许超越爱情,希望你感受过,将来也拥有。” 孩子成长包含知识、情感、品德等诸多方面,成绩只是小片段。

当孩子成绩不理想,家长需先深呼吸,平复情绪。试试 “情绪暂停法”,感觉怒火要燃时,离开现场,喝杯水、看看窗外,待心情平静再面对孩子。别把焦虑传递给孩子,用平和心态接纳孩子不完美,明白一时成绩起伏是成长正常颠簸,孩子在努力就值得肯定。

(二)有效沟通策略

沟通是化解厌学坚冰的 “热流”。家长要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对话,像朋友般倾听心声。孩子倾诉学习烦恼时,别着急评判、给建议,静静听完,用 “我理解你现在感受,肯定不好受” 表达共情。比如孩子抱怨数学难,回应 “数学概念抽象,好多同学都头疼,你具体哪不懂,咱们一起研究”,让孩子感受被重视。

找轻松氛围沟通效果更佳,散步、吃饭时,自然而然开启话题。多问开放性问题,“今天学校有啥有趣事儿”“你对这科学习有啥想法”,引导孩子畅所欲言,从中洞察厌学根源,是老师批评、同学矛盾,还是课程枯燥,找准 “病灶” 才能精准 “施药”。

(三)重建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 “催化剂”。家长要化身 “侦探”,发现孩子兴趣点,若孩子爱画画,用美术史、画家故事勾起对艺术知识渴望;喜欢科学,买趣味实验套装,在家玩 “火山爆发”“彩虹牛奶” 实验,激发探索欲。像《窗边的小豆豆》里,巴学园独特教学让孩子在废旧电车上课、自由选课,学习充满欢乐,孩子自然热爱。

将学习与兴趣结合,学语文时,鼓励孩子写喜欢的动漫同人文、诗词赏析;学英语,看英文动画、唱英文歌。把大目标拆小步,今天背 5 个单词、解一道数学题,每完成就夸夸,“你这单词记得牢,方法真不错”,让孩子在小成就中重燃学习热情,一步步走出厌学泥沼。

三、家校共育,助力成长(一)家长的角色转变

家长要从 “成绩监督员” 变身 “成长引导者”。过往紧盯着作业对错、考试分数,现在要着眼孩子长远发展。和孩子一起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考虑孩子优势、劣势学科,兴趣爱好,若孩子爱写作,每周安排阅读写作时间,参加作文竞赛;数学吃力,每天专项练习基础题。

合理规划学习娱乐时间,学习如马拉松,需张弛有度。定 “番茄钟” 学习法,学 25 分钟休息 5 分钟,周末安排户外运动、看电影时间,让孩子劳逸结合,感受生活多彩,学习不再是枯燥苦役,而成成长阶梯。

(二)学校的支持力量

学校是孩子成长另一关键阵地。一方面,要给课业 “减负”,摒弃机械重复作业,设计趣味探究项目,学历史让孩子演历史短剧,学科学做生态瓶,让知识鲜活。开展多元社团、兴趣班,绘画、音乐、机器人等,挖掘天赋兴趣,孩子找到热爱,学习动力满满。

教师更是关键,课堂关注每个孩子眼神、表情,捕捉困惑迷茫;多鼓励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把课堂还给孩子,让他们成为学习主人,享受知识发现之旅,在学校找到成就感、归属感,厌学阴霾自然消散。

结尾: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孩子因父母过度强调成绩产生厌学情绪,犹如成长路上 “迷途羔羊”,但别怕,家长与学校携手,定能找回方向。家长心态 “转弯”,沟通 “架桥”,兴趣 “点灯”,学校课业 “减负”、多元培养,双方紧密配合,为孩子营造宽松成长环境。

每个孩子都是待放花朵,成绩只是花期标记,非成长全部。让我们用爱、耐心、智慧浇灌,助孩子挣脱厌学枷锁,重拾学习乐趣,健康快乐成长,向着未来,绽放光芒。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