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是并列式大纲。
含义:和上面的递进式大纲完全相反,每个大纲之间没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可以不用按照顺序来学习。
举个例子,一个职场软件类IP他的大纲设计:第一模块用word文档怎么做活动策划;第二模块用word怎么搞制度文档;后续还有图文混排、证书信函等。
大纲的打磨有两个很重要的点。
1)要围绕课程的总目标的设计
还是上面的例子,投资类IP他课程的总目标是带领大家建立一套长期盈利的价值投资体系。所以他的大纲设计就围绕价值投资体系来,分选行业——选公司——看估值这三步,最后带领大家实操做交易。
所以在做大纲的时候,清楚地知道每一个大纲的目标是什么,他和总目标有没有对齐。
2)可以不按照从易到难的大纲设定
这个也是我之前做大纲的时候,自己会很纠结的一个问题。但是在实战中,如果一味地去考虑必须从容易到难这个维度去设计大纲,会给自己制造烦恼。
每个章节都会有难有容易的内容,针对这种,我们可以用辅助的教学服务来搭配,做到用户学习体验的提升。
关于课程内容的打磨:
我甲乙方都做过,所以我从两个角色分别来说说他们的任务。
甲方是老师,甲方的任务是自己出专业内容,且保证是有自己的干货,而不是百度上随手可以查到的。
乙方是课程设计师,乙方的任务是确保内容质量达标。
我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检查
- √ 内容和大纲是否挂钩;
- √ 是不是目标用户听得懂的语言;
- √ 有没有一些案例配备着讲解;
- √ 整节课是不是有逻辑性展开。
这个环节的坑:
- 在产出内容的时候,过于理论化,导致用户收获感极低。
- 大纲和内容没有为最终目标负责
目的:上线前的准备,为后续售卖加分。
课程包装的主要工作有:提炼亮点,做好相对应的素材图。
常见的素材图就是详情页。以详情页来说,如何做好一个课程的包装。
一般详情页包含的要素分别是:
- 用户痛点:用户痛点一般是从调研中得来的。
- 课程亮点:这里面相当于课程介绍,体现课程目标了解决的问题。和上面的痛点形成对比。
- 课程大纲介绍:最好是把一级目录,二级/三级目录(如有)都展示出来。课程大纲是用户非常想看的部分,要用用户可以看得懂的语言。
- 教学服务介绍:这里面一般包含学习时间、上课方式(比如有没有社群服务),有没有辅导老师或者其他大咖老师参与。
- 适合对象:目标用户的界定,一是增加用户对这门课的好感度,一是为了筛选目标用户进入到课程,以便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课程口碑。
- 老师介绍:这里体现老师的专业度来了,一般包含个人照片和老师的专业介绍。这里的专业介绍,必须是要和课程有强相关性。
- 学员好评:一般都是微信截图往期学员的好评和反馈,然后用红线重点标出来。
最后,在详情页包装这块,大部分课程是遵循这样一个顺序(做参考,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稍微调整)。
这个环节的坑:
- 老师介绍的时候,把一些其他和课程无关Titel放上去。比如运营类老师的某个title叫美食评测博主。
- 适合对象这部分,为了提高销量,不惜虚假销售,声明适用所有人学习。
目的:根据用户反馈再次优化,达到上线标准。
这是一个课程上线前最后的环节,一般先找一批种子用户先体验下课程,根据这批用户的反馈,再接着优化课程。
一般一个课程可以上架售卖,我的check清单是这样:
- √ 总目标是否清晰;
- √ 目标用户是否可以通过这个课程,达到这个目标;
- √ 达到目标的路径-课程大纲和内容,是否易懂且逻辑清晰;
- √ 有没有相对应教学服务来帮助用户达到学习的目标;
- √ 课程的定价和交付是不是匹配的;
- √ 内测环节是否可以达到80%以上的好评度。
如上,就是我在高价课的课程设计环节中,会涉及的几个流程,给大家参考~
作者:JJ,公众号:运营尖子生,专注私域干货分享
本文由 @JJ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