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五律,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全诗行书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2-08 19:08:29

自然界中物种丰富、景象万千,巍峨的群山、茂密的树林,让人感到极其幽静;清澈的溪流、灿烂的阳光,也令人心旌荡漾。而佛界高大的建筑、庄严的金身,还有寺院的香火、悠扬的钟声,更会在不知不觉间给人一派空灵和肃静的感受。

唐代一位才子虽然衣食无忧,但是由于宦途不得意,他总觉得心中非常郁闷。他尝试了很多种方法,试图排解那些挥之不去的愁情,可是结果却差强人意。后来他偶然与一些高僧接触,心情便慢慢地变得平静。下面分享常建的一首五律,开篇采用偷春格,颔联乃千古名句,全文充满禅意。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五律,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全诗行书(1)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代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出生于大唐的京都长安城,进士及第后曾任县尉,晚年隐居于湖北武昌一带。由于仕途失意,诗人经常徜徉于名山大川之间,并与寺院里的一些高僧结识。他虽然并未皈依佛门,却因为内心孤寂,看淡前途,从而非常向往禅境的悠然和恬静氛围。

破山寺,即兴福寺,位于常熟虞山的北麓。禅院是僧人的居所,他们为了获得清净的环境,通常居住在寺院的深处。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深邃的画面,全文构思精细,层层转折,令人如临其境。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五律,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全诗行书(2)

这座古刹历史悠久,南齐的郴州刺史倪德光信奉佛教,他施舍了自家的宅园,修建了这座寺院。虽然历经战火的洗礼,古寺却基本保持完好,当其延续到唐代时,已经将近二百年。

诗人慕名而来,也怀着崇敬的心情进行参观。首联交代时间和地点,“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诗人在清晨时进入这座寺院,灿烂的朝阳光芒四射,照耀着寺院中高大茂密的树林。作者在开篇营造了一种高朗、明丽的境界,读之立刻让人向往。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五律,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全诗行书(3)

颔联乃千古名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两句虽然不对仗,但是由于首联对仗,好像梅花偷春色而先开,所以称为偷春格。诗人走进禅院后,就发现了一条曲折的小路,一直通向寺院的幽深之处。

才子小心地转过几个弯,终于看见了掩映在花丛林木中的禅房。诗人细腻地描述了别有洞天的寺院结构,展现出此处的幽静和清雅。清代的曹雪芹也极其欣赏这两句的意境,并在《红楼梦》中借贾宝玉之口,将大观园的一处景点题写为“曲径通幽”。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五律,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全诗行书(4)

诗人心情舒畅,更觉得周围的景物都显得那般美好,于是又激动地说,“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寺院周围的青山在阳光照射下,展现出绚丽的色彩,鸟儿也显得怡悦自得;潭水清澈,倒映出山光云影,诗人远远望去,更觉心如明镜,万念俱空。

这两句也呼应首联,山光指初日照射青山,使其反射出绚丽的色彩,潭影则是山光天色在水中的倒影。一个“”字,采用拟人手法,也委婉地表达出诗人的喜悦之情;一个“”字,更将禅宗性空之说,与山水诗的审美观照相互结合,令人称赞不已。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五律,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全诗行书(5)

结尾表达出诗人对禅境的向往之意,“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世间万物仿佛都忽然陷入沉寂,耳畔唯有鸣钟敲磬的声音,不断地回荡在山中。作者以动衬静,更突出表现了禅院中梵音的悠扬和悦耳,让游客们不知不觉地忘记了烦忧和疲惫。

作者漫步在禅院中,没有俗世的喧嚣,只能感受到佛界的空寂和静穆,瞬间就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也不再计较得失和荣辱。才子即使没有遁入空门,也能感悟到浓浓的禅趣。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五律,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全诗行书(6)

常建的这首诗兴象深微,笔法超妙,好像神来之笔。文字中描绘的景象经过层层转折,诗人首先抒写了花木丛聚、禅房掩映的场景,然后又描绘了山光悦鸟、潭影净心的氛围,最后再抒写自己的感受,可谓浑然一体。

同时这首诗也充满了禅意,作者处在如此空灵静谧的氛围中,早已涤尽机心,精神世界也变得一派空明。万物交融、物我两忘,香火缭绕、钟磬悦耳,如此静谧悠然的世界,诗人一定会流连忘返!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