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遗址公园”可以订阅哦!
大典篇
朝廷大典,除登基、授受大典外,还有亲政,晚清的垂帘听政,上皇帝尊号、徽号,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尊号、徽号等。
关于上皇帝尊号,除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曾各举行过一次以外,入关后各代皇帝一直没有进行。但给皇太后上尊号、徽号则是屡见不鲜的,典礼也较隆重。
顺治八年(1651),顺治帝亲政时为其母上尊号的礼节大体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上徽号前一日(二月初九日)先进奏书,即报告上徽号的文书。是日,皇太后宫前设仪驾(太后的仪仗)及中和韶乐、丹陛大乐等。另由大学士着朝服捧奏书放在中和殿案上,顺治帝亲自到中和殿阅奏书后,大学士捧至皇太后宫门外,顺治帝乘舆至皇太后宫门前。此时,太后着礼服进宫,中和韶乐作,太后升座,乐止。顺治帝亲捧奏书跪献给太后,大学士代跪接,宣读官读奏书。读毕,奏丹陛大乐,顺治帝行三跪九叩礼。礼毕,乐止。太后降座,奏乐。进奏书,礼成。
第二步,二月初十日正式上徽号曰“昭圣慈寿皇太后”,并进金册、金宝。皇太后宫仍设仪驾、乐队。同时太和殿、太和门、午门前陈设法驾卤簿。顺治帝到太和殿阅册、宝毕,率王公百官至太后宫恭进册、宝。仪式与进奏书相似。
第三步,二月十一日,顺治帝御太和殿,王公百官进表行庆贺礼,并颁诏布告天下。这时上徽号才算完成。
除上述典礼外,还有些大的朝会,也是在太和殿举行。如元旦朝贺、万寿节庆贺、冬至祭圆丘庆成礼(以上称三大节)及每月初五、十五、廿五三天的常朝(只行礼、谢恩,不奏事,不经常举行)等,都是皇帝御太和殿受朝拜,均称为典礼;礼仪与登基大典相似。常朝日若皇帝不御殿或不在宫内,王公在太和门外,百官在午门外,东西向坐班,纠仪官绕一周检查后,王公自午门出来,百官即退出。
在内廷,有皇太后、皇后三大节庆贺典礼,其礼仪亦与上太后徽号相似。不过到皇后千秋节(寿辰),皇后要先率领后宫妃嫔等向皇太后、皇帝行内朝礼,然后皇后再到交泰殿受朝贺。朝贺前亦设皇后仪驾于交泰殿左右,设中和韶乐于交泰殿檐下,设丹陛大乐于乾清宫后檐下。届时,皇后具礼服升交泰殿宝座,中和韶乐作;升座后,乐止。宫殿监引皇贵妃以下妃嫔等人及公主、福晋、夫人、命妇等行六肃三跪三拜礼。这时奏丹陛大乐,礼毕,乐止。皇后降座,再奏中和韶乐,礼毕,皇后返后宫。皇子、皇孙等到后宫行三跪九叩礼。宫殿监率阖宫首领太监在东、西丹墀下行礼。这是一次皇后独享的庆贺礼。
祭祀篇
祭祀,包括祭天、祭神、祭祖,是清宫重要的礼仪活动,包括:大祀、中祀、群祀的朝廷传统祭祀;满族特有的祭堂子和坤宁宫祭神;与汉族相似的祭祖活动,如祭太庙、祭奉先殿和祭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