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彩蛋爸爸
在家长们的眼里:一年级的数学,多简单啊!
毕竟百以内的加减法,不需要手算,脑子里都能算得过来。
但是对于孩子而言,就并非易事了。
尤其是,现在一年的数学,还不仅仅是“算术”的事儿。
彩蛋爸爸的一位发小,是小学数学老师,当数学老师这十几年来,他也总结了不少教学上的经验。
但即便经验丰富,他依旧很害怕带一年级的新班。
因为,他觉得一年的数学,是最难教的!
哪怕进入了二年级、三年级,哪怕是五六年级难度高一点的数学,都没有一年级难教。
总结一点:入门太难。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少都是进行过幼小衔接的,20以内的算术,问题还真不大,一般也就是正确率的事情。
但是,一到凑十法、借十法等这些需要用计算方法来解题的时候,孩子们就懵了。
而且,老师再厉害,都不一定能立马教会。
而这个方法的教学,其实是很快的,孩子若是没掌握好,直接影响后面数学的学习,从而影响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逐渐的,在孩子眼中,数学就是一个枯燥的学科。
为什么孩子很难理解凑十法、借十法等这些计算方法呢?
别说孩子了,就彩蛋爸爸一个大人,都觉得这些方法很绕,但是学会了,计算效率和正确率却也是真的高。
为什么一年级孩子,这些计算方法很难教呢?
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分为了4个阶段,其中,7岁的孩子,正处于一个“突破”阶段。
2-7岁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开始发展处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
但是,也就仅限于1步到2步的推理,再深入就很难了。
7-12岁的孩子,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逻辑更为灵活,开始理解守恒的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是也需要具体物质的支持。
7岁这个年龄,孩子们也就刚上一年级,就刚好处于“前运算阶段”突破到“具体运算阶段”的年龄。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升,但是,却无法快速提升。
凑十法、借十法等这样的方法,其实拐了好几道弯,也难怪孩子们一开始无法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
也就是说:孩子虽然具备了数量估算能力,但是合理估算的水平,还比较低。
而数学的学习,终究需要懂得运用数学的逻辑,来解决问题。
发小在教一年级孩子们这些数学方法的时候,有一个普遍的特征,那就是:一开始听不懂,好不容易听懂了,做题的时候又忘了。
说到底,两个重要因素:
一个是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能达到用这个方法的水平;
一个是教得太快了,没能让孩子具象的了解、熟知这个方法的原理。
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孩子会20以内的计算,就能上一年级了。
其实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