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把事情搞砸了,把关系弄僵了,爱推卸责任,总觉得是别人的不对,殊不知,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遇到问题,与其怨天尤人,一味指责别人,不如反躬自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海涅曾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把自己当成别人,说的是反省。唯有主动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不足,坦然面对错误,虚心检讨,才能站得更高,变得更好,走得更远。
古人讲:“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
当一个人真正懂得常思己过,便能摒弃掉愤世嫉俗的脾性,抚平生命的浮躁,从而拥有宽广恢宏的气度,择善而行。
把别人当成自己
诚然,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处境,目光所及就会有所不同,容易产生误解与矛盾。
把别人当成自己,主动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是一份根植于内心的教养,一份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将心比心,方得人心。
听过一个故事:
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
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嚎叫,强烈地反抗。
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嚎叫,于是抱怨道:“我们经常被牧人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
猪听了回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分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有句话讲得好:
“你没经历过,自然感觉不到疼,但你不能把别人的疼痛当做笑话。”
生而为人,不是谁都有条件活得轻盈,倘若不能感同身受,也不要恶言相向,请保持最起码的善良。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把别人当成自己,懂得换位思考,才能体谅他人的不易,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
行走于世间,每个人都可以是一道光,愿你温暖纯良,心怀悲悯,体恤人情,照亮寒冷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