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意象含义,明月的深层含义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3-08 10:38:04

人文之月自发光芒,科学之月反射日光。

中新社记者 郭佳

明月意象含义,明月的深层含义(1)

作为人类社会的原始意象之一,月亮以其升落、圆缺、隐现、明暗承载了人类关于生命、时间、情感等多重心理意涵。千百年来,同样的月光洒在东方和西方,却折射出不同的光影。

值此中秋佳节,吉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天红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从文学、文化、文明角度剖析东西方月亮意象之异同与变化发展之源流。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东西方对月亮的基本情感是怎样的?

王天红: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的意象非常丰富。中国人常常把月亮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对象书写。大体而言,月亮象征圆满和思念,即使不能团聚也要“千里共婵娟”。

明月意象含义,明月的深层含义(2)

8月19日晚,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鼓楼生态广场拍摄的超级月亮。吴德军 摄

中东阿拉伯人喜爱圆月,以圆月喻美女,表达对美丽、美好、可爱的赞叹。而古罗马人称月亮为Luna,与性格不安的月亮女神同名,认为引起潮汐的月亮具有令人疯狂的魔力,Luna的词根又引申出lunatic,即精神错乱的,后来又发展为一种传说,认为灵魂邪恶或被魔法控制的人在月圆之夜会变成狼人危害人间,而被咬伤的正常人也会在月圆之夜变为狼人。《哈利·波特》中就有卢平教授在月圆之夜变为嗜血狼人的描写。这样的明月是神秘莫测、悲情恐惧、狂乱不祥的象征。

中新社记者:您认为东西方月亮的意象在哪些方面表现得尤为不同?

王天红:月亮在东西方诗歌、绘画和神话传说中,差异最明显,也最容易被人们感受到。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中指出,西方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大海,是狂风暴雨,是峭崖荒谷,是日景;中国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明溪疏柳,是微风细雨,是湖光山色,是月景。这当然只就其大概说。西方未尝没有柔性美的诗,中国也未尝没有刚性美的诗,但西方诗的柔、中国诗的刚都不是它们的本色特长。

中国诗人特别钟爱月亮,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句,抒发历史情怀的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思念家乡的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写景的有“梨花院落溶溶月”,表达爱情的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表达哲思的有“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中之月处处充满暖意与温情。

明月意象含义,明月的深层含义(3)

2022年11月8日晚,江苏南京,一场月全食出现在夜空。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西方诗人笔下的月常与浪漫相伴,却经常呈现出悲冷。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在《露西组诗》中写道,“只见那一轮明月,蓦地沉落到茅屋后面”,月亮坠落象征爱情烟消云散。雪莱在《下弦月》中写道,“仿佛一位苍白、瘦削、垂危的少妇……月亮升起在东方黝黑的天边”,济慈在《猫和月亮》中写道,“那月亮如陀螺旋转……天空中纯净的冷光”。诗中之月毫无温情,唯有悲冷。

东西方绘画中,月亮意象的情境与寓意也各具特色。中国古典绘画中的月,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残月,或是“明月松间照”,或是“月上柳梢头”,或是“春江花月夜”,或是“燕山月似钩”,或是“海上生明月”,配合山、海、江、松、柳、花的月通常都是月色皎洁,带给绘画者与观画者幽远、宁静、思乡之感。

西方古典绘画不似中国传统绘画写意而重写实,到了西方近现代绘画,月亮的意象又变得奇幻起来。如荷兰画家梵·高的《星月夜》,一轮橙色月牙在画面右上角散发黄色的光亮,画面中间却是光线旋转的巨大漩涡,左下方是暗绿暗褐的柏树伸展枝叶直上云霄,与光线漩涡一横一纵营造出奇幻景象,呈现出躁动不安的情感。

东西方神话都有多位月亮之神。在中国,月亮之神从《山海经》常羲到战国时北方西王母、南方望舒,再到《淮南子》确立为奔月的嫦娥。中国最著名的嫦娥奔月传说,包含中国特有的思念与寂寞的双重含义。“桂宫高处寒多少,谁念嫦娥此夜愁”,象征孤独寂寞;“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象征遥远的思念。

明月意象含义,明月的深层含义(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