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拨火煨霜芋,围炉咏雪诗。
——明·朱有燉《和白香山何处难忘酒(六首)》
拨动炉火慢煮霜打过的芋头,围坐炉边吟诵赞美雪景的诗句。冬日围炉烹茶、赏雪作诗的闲适生活,饱含古人崇尚自然、享受生活的雅致情趣,以及文人士大夫间的深厚友谊。这暖意融融的画面,反照出明代宗室的精神困局。
21
梦里灯残,心上雨声滴。
——宋·石孝友《一斛珠》
梦中的灯火已然暗淡,心间却犹回荡着雨滴敲击的声响。石孝友一斛珠词,让灯火与雨声成了思念的具象。这通感手法,写尽南宋市井儿女的辗转难眠。
22
新晴残冻未全销,月恋冰河雪恋桥。
——宋·杨万里《夜过杨州二首》
刚刚放晴的天际尚有残留的冰冻未完全消融,月亮似乎依恋着冰封的河流,雪花也眷恋着雪覆盖的小桥。诚斋夜过扬州,将冬春交替的瞬间凝成永恒。这「恋」字用得奇绝,让无情物都生了缱绻心肠。
23
雪与月俱白,江因人更清。
——庾山学公《雪夜山行》
雪与月共同呈现出洁白无瑕的色彩,而江水因人的存在显得更加清澈宁静。庾山学公雪夜行吟,将天地澄明与心性修为等同。这意境非眼观所得,实乃寒夜独行的顿悟。
24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宋·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水晶帘子并未垂下,云母屏风悄然展开,清冷的月光如水般浸润着佳人淡雅的脂粉妆容。晁补之泗州中秋词,让广寒清辉浸透人间胭脂。这「冷浸」二字,写尽北宋末世文人的孤高自许。
25
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
——宋·张炎《甘州·寄李筠房》
你我今日既都已经隐遁空山,而山中则尽多“自云”,所以自今后如欲两地相赠,以表友情的话,那就赠以梅花吧。张炎寄李筠房词,以梅代云彰显孤傲。这选择背后,是宋遗民对故国风骨最后的坚守。
26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宋·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瑶草何等碧绿清新,春天来到了武陵溪。山谷道人水调歌头,将桃源梦境写得触手可及。这碧色瑶草,原是贬谪途中觅得的精神解药。
27
山色江声相与清,卷帘待得月华生。
——宋·黄庭坚《奉答李和甫代简二绝句》
山色与江声相互映衬,越发显现出清朗之气;卷起窗帘,等待那轮皎洁的明月升起,洒满大地。山谷绝句中的等待,让山水成了月出的前奏。这般从容,非历经宦海者不能为,恰似老僧入定。
28
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宋·李清照《怨王孙·春暮》
秋千巷陌寂静无声,皎洁的月初斜挂,月光温柔地浸润着梨花。易安春暮词里的梨花,浸着南渡前的汴京月色。这银辉中的冷香,成了词人后半生最温暖的梦魇。
29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元·陈孚《江天暮雪》
在船上悠闲入睡,任由船只随波逐流,放眼望去是云雾缭绕中的一叶扁舟。悠然自得在江上泛舟。陈孚江天暮雪图,将渔父写成天地间的墨点。这元人的写意笔法,藏着拒绝出仕的无声宣言。
30
醉里不知谁是我,非月非云非鹤。
——宋·辛弃疾《念奴娇·赋雨岩》
醉眼朦胧中不知我是谁,亦非月影,亦非浮云,更不是仙鹤。稼轩雨岩赋词,将醉境推向物我两忘的极致。这「三非」之语,原是英雄失路后最痛的清醒。
31
淡饭粗衣随处乐,登山临水一身轻。
——宋·释文珦《不留尘物》
即使粗衣淡饭,也能随遇而安,享受生活的乐趣;登山临水之间,身心得以轻松释放。释文珦诗中的苦行,反成真正的逍遥。这「不留尘物」的决绝,让宋代诗僧有了魏晋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