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道之动通俗解释,反者道之动从哪几个方面解释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3-08 16:42:57

老子在经文第四十章中讲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如何理解这段经文的意义呢?

理解这段经文的含义不能单从这几个文字出发,仅仅翻译这两句文字是不足以体会其意义的,我们要考察老子在全部经文的论述中是如何体现这些观点的。

反者道之动通俗解释,反者道之动从哪几个方面解释(1)

一、“反者、道之动”,在经文中的论证

我们首先来看,“反者,道之动”这句。如果从翻译文字的角度,我们可以将它直译为:向相反的方向走,是道的基本动向。或者道若动,就是要向相反的方向走。

何谓相反呢?经文第二十章中讲: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众人熙熙、昭昭、察察、有以,只有我独泊兮、昏昏、闷闷、顽似鄙,我的追求与志趣与众人相反,原因在于我学道信道,道使我选择与众俗相反的信仰与作为。这是“反者,道之动”的一个说明。

反者道之动通俗解释,反者道之动从哪几个方面解释(2)

经文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为而成。

在我们通常的意识中,外出和远行是增长知识、丰富阅历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也经常鼓励青年人要多多走出家门、国门,实现增长见识、成熟自我的目标。但老子却说,不用出门,就能洞悉天下;不用向窗外观看,就可以了解天道运行的规律。你出去的越远,知识反而越少。所以老子主张不行而知,不为而成。

众人都以远行和有为来作为获取知识与成就的手段,而老子却主张不行、不为而有知、有成。所以习道者都取与众人相反的方式方法成就自我。这也是“反者,道之动”的证据。

反者道之动通俗解释,反者道之动从哪几个方面解释(3)

经文第四十八章也说: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追求知识的,日日增益。那些求道的,反而日日减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增益是常人俗人的追求,而减损则是求道者的追求。

统治者治天下多以有为、有事,老子却说无为、无事才是治天下最根本的法则。不求增益,反求减损;不取有为、有事,反取无为、无事。这同样也是“反者,道之动”的证据。

反者道之动通俗解释,反者道之动从哪几个方面解释(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