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动画片《猫和老鼠》
花开时节,春光正好,钱镠一个人走在路上,看见路边的花儿都已经盛开,在风中摇曳生姿。就连路边的鸟儿都成双成对,而自己却孑然一身,只能将满腔思念和爱意都写进书信里,眼巴巴地问一句:“夫人,我等你等到花儿都开了,你什么时候回来啊?”
“熊孩子”不听话?祭出《诫子书》
当然,书信里不仅有甜到齁的爱情故事,还有让人泪目的家庭温情。说到家庭,教育孩子这个话题就像家里的WiFi信号,总是满格在线。直到今天,网上那些家长辅导作业时的“急眼”瞬间,依旧能让人笑出腹肌。那么,以前的人们又是如何跟“熊孩子”斗智斗勇的呢?
影视剧中,雍正皇帝“辅导孩子"也会生气。来源/电视剧《甄嬛传》
翻阅前人的书信,或许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中华民族将家教看得极为重要,尤其是世家长辈,即使出门在外也要写信回家,恨不得耳提面命,揪着子孙的耳朵好好说教。在这些家信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诫子书》。
与其说《诫子书》是一篇文章,倒不如说它是一个由千古文人共同书写的题目。西汉孔臧、东汉郑玄、东汉末年诸葛亮以及清代张之洞等历史名人都曾写下《诫子书》,将道德仁义、人生哲理乃至世事变化等道理一一道来,让人不禁感叹:这是把道理掰碎了塞给子孙啊。
然而,教导孩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措辞失当,引发孩子叛逆,可就适得其反了。那么,这些家长是如何写的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是诸葛亮对独子的教导,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郑玄则以自身成长经历为引,告诫儿子:“其勖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因为儿子是独子,没有兄弟姐妹扶持,郑玄为此担忧不已,生怕孩子行差踏错,遇到困难时无人相助。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真实写照。
其他书信也与之类似,道理浅白易懂,却道出了亲人间最质朴的情感。除了教导亲子之外,也没有忘记其他小辈。诸葛亮曾写过《戒外生书》,在信中告诫外甥: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彊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这封信的收信人庞涣,是庞山民与诸葛亮二姊的儿子。琅琊诸葛氏和襄阳庞氏都是世家望族,对子孙的教导极为严格。在这封《戒外生书》中,诸葛亮既保持着作为长辈的威仪,又不免细细叮嘱,一位苦口婆心的长辈形象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