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什么人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3-23 14:03:56

九、课文内容理解

1、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 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 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写"迁客*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

2、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3、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4、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5、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 "心旷神怡"。

6、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7、迁客*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答:以物喜,以已悲。

8、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 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9、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答:否定迁客*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10、"迁客*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 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1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12、词语欣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答:"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1分

13、在下面句中用横线画出直接抒发"二者之为"的词语。(2分)

(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