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解读,稻花香里说丰年蛙声一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3-27 19:15:38

朱熹形象

第二年夏,带湖庄园失火,雪楼被焚,辛弃疾移居铅山瓢泉别墅。不时有朋友来瓢泉,与他一起饮酒赋诗、谈论国事。这天,有位客人谈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情绪激动,遂写下了一首《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词里说他带着一万多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一大早就向敌人射去利箭。他怀着豪情壮志南渡归宋,献上《美芹十论》《九议》等平戎之策,满怀希望打算为宋*敌建功,却不被采纳。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的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解读,稻花香里说丰年蛙声一片(5)

壮岁旌旗拥万夫

调适心理,醉里且贪欢笑

年轻时的辛弃疾,是执剑横槊的抗金英雄;中年时的辛弃疾,以气节自负,弹铗悲歌;年近花甲的辛弃疾,开始倾慕老子、庄子、陶渊明的出世思想,也开始关注农事,融入乡俗。他曾在梨枣山园,看见村里的儿童举着长竿偷打梨枣,却不去制止,还有心在旁边闲看,闲看倒也罢了,还不许旁人去惊吓了孩子。他经常喝喝酒,并且有心自嘲:"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他经常带着茶具,去溪边垂钓。童言无忌,指指点点:"瞧那个钓鱼的老头儿,不是年前坐在轿子里的老爷吗?"听见孩子的话,辛弃疾不由得想到初罢官职时,原来的部下在路上遇到他,便把脸遮起来,不想看他窘迫的样子。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解读,稻花香里说丰年蛙声一片(6)

以手推松曰'去'!

他常去期思村,向村里一位老汉请教农耕之法。老汉从苏州一带过来,与老伴讲一口吴侬软语。他们有三个儿子,大的已经能帮他干些农活,二的是半大小子,帮他干些简单的家务,小儿子跟辛弃疾的小儿子一样大,躺在溪水边,剥莲蓬籽吃。辛弃疾十分喜欢这种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便将这五口之家写进了词里:"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农村生活,听取蛙声一片

饶州城西四十里有座黄沙岭,岭高约十五丈,下有两口泉眼,水自石中流出,可灌溉农田十余亩。从黄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是一条繁华官道,辛弃疾经常通过这条官道,来往于饶州城与铅山县之间。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解读,稻花香里说丰年蛙声一片(7)

路转溪桥忽见

有一天,天色将晚,辛弃疾才从饶州城回瓢泉别墅。途经黄沙岭时,他驻足看那天边升到树梢的明月,那月华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景。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他急忙从小桥上跨过小溪,想要去躲雨。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正在犹疑,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回到家里,想起这次有趣的经历,辛弃疾写下了一首《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整首词没有任何雕饰,没用一个典故,黄沙岭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一个个意象任其自然,依次出现。然而,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视觉、听觉、嗅觉,从几个维度勾勒出乡村夏夜的淳厚与生动,让人体味到辛弃疾融入乡村生活之后的平和与安宁,有种想跟辛弃疾一起去稻田里听蛙鸣的冲动。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解读,稻花香里说丰年蛙声一片(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