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的教师:惩罚学生上课说话的4个策略
文章来源:暖暖 暖暖的成长之路 公众号
01.知识 “展示秀”:上台讲题
在众多应对学生上课说话的策略中,让说话的学生上台讲题,不失为一种别出心裁且效果显著的方法 。
当课堂上的 “嗡嗡声” 响起,老师不妨灵机一动,微笑着对正在说话的学生发出邀请:“来,你这么有表达欲,上台来给大家讲讲这道题吧!”
这一策略可谓一举两得。一方面,它能迅速制止学生的说话行为。当学生被点到名字,要走上讲台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时,那种紧张和兴奋会立刻取代之前闲聊的心思。
另一方面,这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讲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脑海中的知识进行梳理,用清晰、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对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是极大的提升 。
02.课后 “小挑战”:过关知识点或讲题
对于那些在课堂上屡教不改的 “话痨” 学生,安排他们课后给老师过关知识点或讲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惩罚策略 。
这种方式巧妙地将惩罚与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后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巩固课堂上因为说话而错过的知识。
这不仅是对他们上课说话行为的一种惩罚,更是一种补救措施。在一对一的讲解过程中,我们教师能够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他们在知识掌握上的漏洞和疑惑 。
03.作业 “小加码”:增加课后作业
对于那些经常在课堂上说话的学生,适当增加课后作业量,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
这里所说的增加作业量,并非是盲目地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而是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任务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
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上课说话对学习的影响,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04.集体 “小约束”:一人受罚,全班延时下课
当个别学生上课说话的行为严重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秩序时,教师不妨采用 “一人受罚,全班延时下课” 的策略 。
这种方法乍一听,似乎有些严厉,但实际上它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是一种培养集体责任感的有效方式 。
想象一下,当课堂上有学生说话,导致教学无法正常进行时,老师宣布:“因为有同学在课堂上讲话,影响了大家的学习进度,所以今天我们全班都要延时下课,把被耽误的时间补回来。”
这样一来,原本说话的学生就会感受到来自同学们的压力,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影响了自己,还连累了全班同学。而其他同学也会明白,班级是一个整体,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对集体产生影响,从而更加自觉地维护课堂纪律 。
在实施这一策略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惩罚的力度。延时下课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同时也要及时与学生沟通,让他们明白这种惩罚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而是为了让大家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
结语:
惩罚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在实施惩罚策略的同时,我们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关怀和引导 。
当学生意识到老师是在关心他们,而不仅仅是在惩罚他们时,他们会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也更有可能主动改正自己的错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