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源出五龙山主峰六股尖(海拔1618米)北侧,称率水,在纳横江后,江面展宽,始称新安江。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新安江一路向东流入千岛湖,再经富春江、钱塘江入海。
青弋江源头在黄山北麓,向东北注入太平湖,再经宣城、芜湖入长江。太平湖波光潋滟,山色空蒙,妩媚动人。
阊江源头在黄山西南侧大洪岭,向西南经景德镇、上饶注入鄱阳湖。
【黄山历史】
秦朝时,将原越国的百姓迁徙至新安江上游一带,设黝(黟)、歙二县,属鄣郡。
208年(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吴主孙权设新都郡,首府在始新(今浙江淳安县西)。
280年(西晋武帝太康元年),晋灭吴,改新都郡为新安郡。
隋朝时,改新安郡为歙州,首府为黝县。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歙州辖歙、休宁、黝、绩溪、婺源、祁门县,首府为歙县,形成“一府(州)六县”的格局,延续一千两百多年。
1121年(宋徽宗宣和三年),歙州人方腊起兵,改歙州为徽州。徽州名称的由来,一说因绩溪有徽岭、徽溪,一说“徽”为美义。“徽”字除了有“美善”之意外,也有“绳索”、“捆绑”之意。宋朝改徽州之名时,取的不是“美善”,而是后者。经过方腊搅动的“动荡”之后,北宋希望通过改地名,对此地进行震慑和警告,加强约束和统治。无独有偶,平定方腊后,睦州(今杭州下辖的桐庐县、淳安县和建德市)改名为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