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原文,道可道非常道的原文及背景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4-06 17:22:05

本内容是个人综合了多个版本的核心观点加以阐述,本着尊重原文为基础去解读。

以简明清晰的逻辑分析,系统性地构建书中本有的知识关联,不过度推理及过度神化书中内容的态度去阐述书中知识。

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们多多指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原文,道可道非常道的原文及背景(1)

在开启读《道德经》时,我们必须要懂得一个观点,在历史中《道德经》并非是一部完整有序的书,所以我们不能把所有篇章的知识都当做是前后有序的,必须是要按照整篇的核心思想为中心去理解。

最初的时候,《道德经》的内容并非是八十一章,而是经过一系列时间的演变才把部分篇章拆开,分成了八十一章,所以每一篇的内容都算是一个点的知识,而且并非第一章就是属于开头的内容,每一篇的知识内容,可以是开头也可以是结尾。

本文开始品读《道德经》第一章“众妙之门”。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有感解读: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当人们在理解这句的时候,会有疑惑的一点,觉得这句话说得太突然,突然间就冒出来“道可道,非常道。”

感觉没有一个前后的逻辑顺序,所以这时候就要想到我开始说的那个观点。

在读这一句的时候,首先要想到一个前提,就是老子先是提出了一个“道”的概念,这个“道”代表了天地万物之中的一切。

在有了这个“道”的概念以后,老子就加以解释,说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意思是说:这个“道”,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话,那就不是一个恒常不变的“道”,不是那个一开始就存在的“大道”。

“名”,如果可以用来语言来定义的,并非是永久不变的,可以用词语定义的事物,都不是永恒不变的事物。

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在变化中运作,可以用来名词来定义的事物,都意思短暂的,只是方便传播称呼而已,并非是恒长的“大道”。

既然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也就找不到一个可以比喻的事物。

只能说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在幂幂之中运作中,自然而然的运行中。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名”,就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大道”,它在天地混沌未开之时就开始存在了,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有名”,已经可以用言语形容的事物,可以命名的事物,则是万事万物产生的母体。

就是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大道”,它从始至终都存在着,运作着;

而可以言语来形容的事物,是事物延伸的母体。

“无名”就是看不到的存在;“有名”是能看到的存在。

所以,通俗来理解,你看不到的“道”,是无法用言语来定义,且恒长不变的“大道”,能看的事物,是可以命名,且不是恒长不变的事物。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这句很好理解,保持“虚无”的状态,就可以洞察事物的本质;保持“实有”的状态,就可以观察事物所展现出来的现象。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句表达的是,“无”和“有”的两种概念,是同出一个“道”,两者都是微妙玄通,都有其无限玄妙、深奥的价值方向。

这两者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门户。

可以说“道”,都是由“有”和“无”的概念组成,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并生,同生同灭。

总结下来,本章论述了关于“道”概念,又把道分成了两种状态“有”和“无”。

“无”的状态是永恒不变的;“有”的状态却并非恒长不变的。

而“有”和“无”两者都有其玄妙之处,玄而又玄,无比深奥,是世间一切的门户。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