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溺回的正确读音,弟子规中便溺回读音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4-06 21:05:49

便国·便姓·便溺·便人·便士/便嬖·便敬·便佞·便嬛·便旋·便言·便章

便1.biàn。1)易误易混词有:“便溺(niào)”不读“便溺(nì)”;“便签(随即写的便函、便条或签名,但为鲜用词。签:如签名、签到、签约、签字、抽签、求签、摇签、书签、牙签、竹签等)”不同于“便笺便笺(一种小型、便于携带可供写便函、便条所用的纸)。2)古国名(兼姓氏)·古县名。(1)以国名为氏。《路史·国名纪》:“古便国在桂阳。望出东鲁。”桂阳在今湖南永兴。《新编千家姓》《姓氏考略》《姓纂》载,“便,以国为氏。”汉惠帝元年(前194年),封长沙王吴芮子吴浅为便侯,在今湖南省永兴县。景帝中元六年(前144) 年)外徙南郡境,在今湖北省钟祥市西。汉代有便乐成。《汉语大字典》:“便,古国名,音biàn。”《山西人口姓氏大全》称,今山西之运城有便姓分布。(2)古县名。西汉高帝分郴县置,治今湖南省永兴县。即古国地。(3)今地名。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有宰便镇;重庆市江津等地有便河,此处兴建便河湖风景区。

2.pián。1)便宜;安适。2)肥胖引申为丰富:大腹便便、空腹便便、腹笥便便(读书甚多,学识丰富)。3)封建统治者所亲近宠爱的人。如:便嬖(封建统治者亲近小臣。嬖:bì,宠爱)、便敬(〔宋〕释印肃《不咽众生血味·便敬六亲九祖·达理歌》:“便敬之贤”)。3)善于用花言巧语讨好的人,如:便辟(逢迎谄媚)、便佞、便辞巧说、便言(巧于言辞,能说会道。孔子《论语·乡党篇》:“便便言,唯谨尔。”《聊斋志异·卷八·霍女》:“便言如命”)、便章(辨别。彰明《史记·五帝本纪》:“九族既睦,便章百姓。”)。4)轻柔、曲折移动貌。便嬛(轻柔美丽。见〔清〕乾隆《静室·其二》:“善钓祗虚誉。”)、便娟(亦作“女”的右边一个‘便’字”娟:轻盈柔美:回旋飞舞;同义词有“便嬛”)、便姗(犹蹁跹,舞貌)、便旋〔(1)回旋;徘徊。(2)小便。见“辨例”。举例:

①辨例:《现汉》《辞海》均无姓氏、地名的音义,应拾遗补缺。

②误例:1.“便溺”误读:汪武生在《咬文嚼字》(2003年第12期22页)载文《便溺之“溺”读“nì”吗》,说:“央视新闻联播(2003年5月15日)报道,某市规定‘对随便便溺者,罚款50元。’播音员将‘溺’错读为‘nì’。此‘溺’与‘尿’同音同义。”2.赵刚在《西安晚报》(2005年11月8日)载文《两处错误》说:“‘十•一’黄金周到大雁塔北广场游玩,听到广场广播里宣传道:‘不要随地便nì’。‘溺’字在这里读niào,与‘尿’同音。只有在‘溺水’时,‘溺’才能读nì。” 便签名笺便条。②供写便条、便函用的纸2.“便签”与“便笺”误用:1)莫彭龄主编的《成语学习手册》道:“有人将写字使用的‘便笺’之‘笺’与签字、签名之‘签’分不清。”2)《上饶晚报》(2013年12月24日第B8版)数字版,载文《写写爱情便签》。

③一些新型媒体在360安全浏览对“便”的“pián”音组词多有误注,如将“便旋”“常便”二词曲解或误读,实例以及“一孔之见”略。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