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小研也体验到什么叫“全能”型工作,或许用老师形容这个岗位还真的不全面。她不仅要保证学生在“国际学校”的成绩,包括孩子的举止、礼貌等方面也在职责范围内。
这类家长虽然本身条件已经不错,但对孩子的期望反而更高。小研要与各个兴趣班老师沟通,将其业余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并为其料理好一切需要准备的工具,有时还真有点像“保姆”。
不过最令人难以适应的,还是来自家长有意无意地“轻视”或者说偏见。小研说道,请住家老师的家长往往是将自己视为雇主,俯视着来“打工”的老师。
他们要求老师陪读和接送孩子时,必须穿朴素的衣服,必须将自己与学生和雇主区分开来。有次小研课后要去聚餐,打扮得精致些,就引起了学生母亲的不满。
辅导班逐渐“衰落”之后,住家教师形式的家教变得比以前更火热了,三五万月薪也是常事。某些大城市的“富人区”甚至待遇更高,并且已经发展数年了。
另一位曾是“资深住家家教”,如今已选择离职去读研的老师表示,自己在职时虽然也曾有很多次想改行,不过想想丰厚的待遇,还是坚持了下来。
世界上哪有不辛苦、不受委屈的工作呢,住家老师有着不为人知的苦恼,也会遇到并不友好的家长,但确实能更快地用知识换取财富。
也有人预测,家长们对校外辅导的过度崇拜和对子女的教育焦虑只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这种高端家教的热度就会逐渐冷却,真正的工作机会很少。
其实辅导班老师失业后,是否适合从事住家家教行业,跟能力和性格有着很大关系。这类岗位往往不会要求只在某一科目有教学能力就够,既要有自己的专长,其他科目也要过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