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个笑来老师的文章,又提升了认知,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启发。
1个事实:大部分人的智商,不是先天注定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1条路径:提升智商=新知识摄入 实践
可现实是:大多数人看到、少数人行动、部分人无所事事。
最终的结果是:少数人智商提升,大多数人智商停留在原始水平,甚至下跌,因为知识一直在迭代。
什么是“智商”的表现?
——就是你
-脑子里有多少个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
-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必要、准确的关联……
更进一步,你要知道智商的“运行机制”:
先把智商当做你的一个“操作系统”;
那么“概念与关联”是基础设施, 只要不断的吸取、更新概念与关联; 就是保障这个操作系统的有效性。
如何理解概念与关联呢?
比如了解了“注意力”概念,与什么关联呢? 假设“时间、金钱”,
通常大众本能的排序是:金钱>时间>注意力。
如果拆解为:注意力 > 时间 > 金钱呢?
——因为
- 注意力是比时间和金钱更稀缺的资源(1小时专注学习 > 3小时碎片化学习)
- 时间不可再生(金钱可以再赚,但时间流逝不可逆)
这个认知颠覆了大众常规的价值排序,本质上是对资源价值的重新评估。
——这就是一个认知觉醒。
接着,认知改变带来决策标准的变化:
- 不再追逐热点新闻,意识到这是注意力的无效消耗)
- 拒绝无效社交,避免时间浪费;
- 购物决策更看重时间成本,而非单纯比价。 这本质上是“价值观”的升级,而价值观决定选择的质量,选择可是人生头等大事。
但只有选择改变了还不够,为了保障选择后的行动质量,还需要另一个东西——方法论。
价值观是不断分辨“什么更好?”,方法论则是不断思考“如何做?”。
比如昨日分享《阅读的五个档》,你看到了什么更好对吧。
那如何做呢?——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持续的输出,输出就会认真、会锻炼思考、逻辑、总结……能力。
好了,最终要定义一下什么是智商?一个简单的定义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