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压力,我想你一定体验过,或者正在经历:
“看到同学考上博士,再看看原地踏步的自己,觉得自己混得很差劲。”
“本来觉得单身没啥,可看到闺蜜一个个结婚生子,立马焦虑得去相亲。”
“放养孩子到6岁,可闺蜜的娃一会学钢琴一会学奥数,我也卷起来了。”
......
这种非自发的,而是与同龄人比较所带来的压力,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
这种压力,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
让我们一点点怀疑、否定自己,每天忙着跟自己较劲,无法感受当下的幸福和快乐。
如果不及时排解,甚至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导致焦虑和抑郁。
作为一名咨询师,最近我也发现:
同辈压力,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走进咨询室的原因。
那么,这种压力到底该如何破解呢?
今天,壹心理想和你聊聊:如何面对“同辈压力”。
如果你也正在被“同辈压力”裹挟,总是陷入内耗,活得拧巴、痛苦……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帮你找回自己。
豆瓣有一个很火的小组,叫“同辈压力研究中心”,有20多万成员。
ta们讨论的话题,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学业到工作,恋情到婚姻,原生家庭到经济条件,任何一个都能成为压力来源。
逛了这个小组才发现,同学竟也能造成“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同学学习好,自己不敢落后;
同学像集邮一样考证,自己也顺应大流;
同学恋爱结婚,自己更不甘落伍……
同辈压力就像一个无形的牢笼,一不小心就困入其中。
我有一个来访者,叫“小优”。
她今年28岁,去欧洲留过学,回国后进入大厂工作,待遇不错,后来在老家当了老师,生活很稳定。
这种日子,听上去她应该没有太大的压力,甚至可以说令人羡慕。
可是,她总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不断鞭策自己要努力成长,却越鞭策越对自己不满,陷入焦虑和抑郁。
咨询中,我发现她内心有个牢笼,从很早以前,她就跌了进去。
从小到大,她都有很多“假想敌”,包括同学、同事、亲戚的孩子......
她忍不住将自己和ta们对比。
比如,小优去了欧洲读书,本值得庆祝,可是她的欢喜不足片刻。
因为她的几个高中同学去了名校,她觉得自己学校不够好,大学4年是她最自卑的4年。
好不容易熬过大学,她选择回国,凭借实力进入大公司,拿着高薪,又忍不住和留在欧洲就业的同学对比,觉得自己在同学群里抬不起头。
后来她成为老师,明明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可看到同事升职加薪,又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够体面。
这么多年来,太多太多的“不够”,像是一根根刺,扎进她的心里,让她失去自信和感知幸福的能力。
于是她关闭了朋友圈,远离任何聚会,以为这样就能摆脱这种压力,但“自己不够好”的刺已深扎于心,时时刺痛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