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剖析:
用小健爸爸原话说:“家庭教育课程是有效的,但常常搁浅于情绪。父母经常被孩子的情绪牵着走,只有孩子不在身旁,反思后才知道问题所在,可是自己面对孩子,又打回原形。”
当我们问起原生家庭的成员是否有情绪问题时,小健爸爸回忆说:“孩子的外公脾气不好,动不动就骂人吼人,孩子的奶奶也是急性子,尽管我从小就懂事乖巧,品学兼优,但一点小事也能让孩子奶奶怒火直冒,所以我小时候也是在骂声和吼声中长大的;
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们对孩子耐心不足,经常也会吼孩子和骂孩子,经常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导致孩子现在脾气也很不好,不懂得正确表达情绪。”
小健爸爸说:“我觉得自己很惭愧,作为老师,我也主管家校沟通中的家长培训,治愈过很多问题学生,在学生面前,无论他表现如何,我都可以做到从不发火,可一到自己孩子的问题,我就火冒三丈,心中一股“无名火”怎么压制都压制不住,情绪管理真是我们的大难题啊!”
- 建议:
不得不说,在管教青春期孩子过程中,很多父母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大管特管,大发脾气,但是孩子却仍旧老毛病重犯,手机不离手,仍旧厌学熬夜甚至通宵达旦,难道不足以说明,我们父母的管教或许是无效的,我们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向或许是错误的;
就像我问刚才那位家长:“这段时间管教孩子累不累?”,他身心疲惫地说:感觉累到只剩下一口气了!我继续问,那效果怎么样?孩子爸爸非常沮丧地回答:“完全没效果,反而更严重!”,我说“那不是白累了?”,他非常沮丧地叹了口气:“唉,确实,忙活了那么久,一点功劳没有,全是苦劳,搞不好差点肺痨都出来了!”
在经手大量手机游戏成瘾研究个案之后,我们发现,真正导致孩子问题越来越严重的,往往是那些对孩子问题表现得过于敏感且反应太快的家长,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当其冲必须得先解决我们父母自己的情绪问题,而解决父母自身情绪问题的关键,就是先要学会不对情绪进行反应;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从容不迫地面对情绪,以正确科学的方式管理情绪,尽最大可能地摆脱错误情绪模式的制约,避免被消极情绪“绑架”,再次重申,不反应绝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对自己以及家人最大保护,更是对以及情绪的最大负责。
我是廖老思,专注于手机游戏成瘾研究。欢迎大家在评论处分享自己教养青春期孩子的经验或感触,也可私信留言和老师倾诉孩子问题及困惑,希望能为每个无助的父母及家庭点亮希望的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