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上了初中以后,感觉数学学习很吃力,体现在家庭作业就是经常拖到很晚才完成,在每次考试中,成绩经常垫底。
对数学的学习抱有较大的恐惧感,结果越是怕,越是学不好。如果不能尽快从这种恶性循环中跳出来,孩子对数学的学习最后会失去兴趣。
初中数学的学习其实是有方法的,甚至可以称其为所谓的诀窍。这个窍门分为三个关键步骤,第一是把基本概念记清楚,第二是多熟悉一些题型,第三是对题目刨根问底。
学习任何知识,你不记住基本定理和概念的话,那么做题目的时候将无从下手。比如说因式分解中的一些基本公式,解方程中的一些基本定理,图形求解中用到的基础理论像中线倍长等等。
如果你在平常学习中不能用心记住,那主要就是懒惰的问题,根本不要去谈什么做题。这个就好比战士上战场没有武器,你怎么去*敌。
基本概念不仅要记住,还要记清楚,不要混淆。在辅导学生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孩子在基本概念上记得模棱两可。
这样你在做选择题时肯定容易错,在做解答时定理往往运用错误,要么是做不出来,要么题目完全做偏。
初中的数学知识变化来变化去,总归是那么一些题型,所以你应该想办法让自己多了解一些。了解的方式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多看一些有具体解题思路的课外辅导书,另外一方面就是让自己花时间去练习。
在做课外辅导练习时,刚开始肯定有很多题目都不会做,这时候不用着急。先把会做的全部做完,其余不会做的直接看答案了解过程。在看答案的时候,可以多问问自己为什么没有想到解题思路。
没有解题思路,一方面是公式定理不清楚,所以无法运用到实际解题中。一方面是这种题型没见过,所以无从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