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成语大全,春秋战国成语大全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4-15 23:49:49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大全,春秋战国成语大全(1)

1、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为博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导致诸侯们都不相信烽火,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西戎攻破镐京,*死周幽王。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东迁,开始了东周时期。

2、尊王攘夷

齐桓公借助周天子的权威来震慑和威服诸侯,并帮助天子树立威望打击不臣服的四夷。齐国任用管仲改革,积极改革内战、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国富国强兵,齐桓公在召集诸侯葵丘会盟 ,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问鼎中原

楚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4、退避三舍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晋国公子重耳,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5、一鸣惊人

楚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老马识途

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7、负荆请罪

赵国重臣廉颇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8、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9、三令五申

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王妃,孙武仍然*了两个王妃···

10、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11、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12、窃符救赵

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13、朝秦暮楚

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形成了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14、图穷匕见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秦王赢政。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

15、卧薪尝胆

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灭掉吴国。

16、爱媵贱女

昔日秦穆公嫁女儿怀赢给晋公子···韩非所举的“秦伯嫁女”一例与“买椟还珠”比喻办事情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17、白虹贯日

韩卿严遂与韩相韩傀有隙···聂政的母亲死后,聂政独行仗剑刺*韩傀,碰上了白虹贯日的现象即日晕,刺中了韩哀侯,他自己也自*身死。古人把此做为是危害君王的天象异兆

18、毕万昌大

晋献公灭掉魏,把魏地赐给大臣毕万···“现在把魏地赏给毕万,是天意要启发他的后代,使其昌大。”指人后辈发扬,繁盛昌大。

19、抱冰握火、卧薪尝胆

勾践寒冬抱冰,炎夏握火,卧薪尝胆···比喻刻苦自厉,也用指生活艰辛。

20、常存抱柱信

《庄子》尾生与自己心爱的女子相约于河桥之下,女子一直到河水涨潮时都没有来···后以此为坚守信约的典故,特别多用于男女间的爱情信誓方面

21、表里山河

春秋时,晋楚决战之前,晋文公的谋臣即舅舅子犯劝文公参加决战···指晋国外黄河而内太行山,地理形势使国防极为稳固

22、甘拜下风

在秦晋韩原之战中,晋军大败,晋惠公被秦兵所俘获,晋大夫头发蓬乱下垂的拔帐随行···“下风”的意思就是你的诺言不仅天地共鉴,我们在下这些做臣子的也都听见了,希望你不要食言

23、背城借一

公元前589年,晋、鲁、卫三国的联军击败齐军后,齐顷公派大臣宾媚人···加以拒绝,并准备决一死战(原话中为背城借一)

24、班荆道故

春秋时,楚国伍子胥的祖父伍举与蔡水师子朝(文公之子,公子朝)的儿子公孙归生是好朋友···,在郑国郊国相遇,“班荆(扯草铺地)相与食(坐在上面,一面吃东西),而言复故(一面攀谈返回楚国的事情)。后以“班荆道故”指朋友在途中邂逅相逢共话旧情。

25、苌弘化碧

苌弘是春秋时周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的大夫。在晋卿内讧中苌弘曾帮助过范氏,晋卿赵鞅为此声讨他,周敬王便把苌弘*死。苌弘死于蜀(今四川),蜀人感之,以柜盛放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及精诚之至也。

26、悬梁刺股

苏秦游说秦王···父母妻嫂都不理睬···形容勤苦读书、奋发自强

27、操刀伤锦

郑子产主张“学而后入政”,以“未能操刀而使割”,“美锦不使人学制”作比。比喻才薄力单,难以胜任

28、楚幕有乌

楚军为了防止郑军及诸侯国援军的援救,军队于夜间悄悄撤走,却留下了空空的营幕作为掩护。常指败退或军事力量的空虚

29、丁公凿井

宋国一个姓丁的人在自家院中打了一口井,他觉得这样一来,洗涤和取水就不需要专用一个人了,说是等于得到了一个人的帮助。有人听到这话后就把它传讹了,说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

30、大义灭亲

卫国派人到濮*死了州吁,石蜡派家臣到陈*死了石厚。‘石蜡,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31、东施效颦

“丑拙”盲目机械地效仿“美巧”,结果适得其反,闹出笑柄。李白: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

32、呆若木鸡

齐王特地请专家纪渻子帮他训鸡···庄子用这个故事,本意是指为了说明有些事情经过人为的训练,也能积习成性,达到改造“物”的目的

33、盗憎主人

妻子常劝他说:“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好直言,必及于难。”后来晋伯宗果然因为结怨过多而被*

34、得鱼忘筌、得兔忘蹄、得意忘言

庄子说:“筌(就是一种捕鱼的竹器)所以能捕到鱼,是因为得鱼而忘筌;蹄(捕兔的哭具)都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指语言,言词)所以在意(要表达的意思、事理),得意而忘言。”

35、孟母继织、孟母三迁

孟母说:“你废弃学业像我剪断布线,一个人要专心读书,才会有知识,如果现在不用功读书,将来就一事无成。”从此以后,孟子发奋苦读,终于成为大学者。也表示贤妇劝学

36、高山流水

战国,伯牙当即请樵夫钟子期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最心爱的琴。“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37、天下无双

信陵君在胜利之后,因为盗兵符,*大将的原因,便在赵国住了下来。他寻找藏匿在市井之间的能人志士,与他们结交。赵平原君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

38、高枕无忧、狡兔三窟

 冯谖是投奔田文的一个门客,“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39、利令智昏

长平一战之前,秦攻打韩,韩国把上党地区割让给秦国,以求苟且。但是上党的军民痛恨秦国,他们在冯亭的带领下要求向赵投降。以平原君赵胜愿意,赵国最终接受了上党的投降,并由此引发了战国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司马迁评。

40、兵不厌诈

出自《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如退避三舍

41、马首是瞻

公元前559年的时候,晋国率领着其鲁、齐、宋、卫、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及郑等附庸国向秦国发动进攻,联军统帅荀偃于是下令:“鸡鸣套车,填塞水井,铲平土灶,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前进”

42、一鼓作气、再衰三竭

鲁庄公问曹刿战胜齐国的原因。曹刿说:“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3、按图索骥ji

伯乐孙阳的儿子很笨,把《相马经》背得很熟,以为自己也有了认马的本领。看见了一只癞蛤蟆,他想起书上说额头隆起、眼睛明亮、有四个大蹄子的就是好马。用来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44、惊弓之鸟

更羸继续对魏王说:“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更羸接着讲:“飞得慢是因为它身上的箭

伤在作痛,叫得悲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已很久了。伤口在作痛,还没有好,它心里又害怕。当听到弓弦声响后,害怕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一使劲,本来未愈的伤口又裂开了,疼痛难忍,再也飞不动了,就从空中掉了下来。”

45、滥竽充数

齐宣王,300人吹竽,南郭处士,齐湣王喜欢独奏

46、*妻求将

公仪休回答说:“吴起不喜欢他的妻子是因为他喜欢的是功名利禄,如果您不用他,他必然会反过去帮助齐国了。”鲁侯任命吴起为大将,率兵二万抗齐。不久,吴起就*得齐军尸横遍野而回。后比喻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司马迁评。

47、讳疾忌医、病入膏肓huāng

扁鹊与蔡桓公,隐瞒病情,不愿医治

48、千金买骨

郭隗对燕昭王说:“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买千里马的国君那样,让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贤。你可以先从我开始,人们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来投奔你。”筑“黄金台”,收回被齐占的地盘。

49、完璧归赵:赵国蔺相如和秦昭王

52、毛遂自荐、脱颖而出、一言九鼎

赵国平原君向楚求援,20人差1人。毛遂于是持剑走到楚王面前,极力说明赵、楚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楚王终于被说服,答应赵国愿意出兵援救。

53、狐假虎威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何如?”江乙:“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于昭奚恤

54、上下其手

楚国的穿封戌俘虏了郑国的守将皇颉,王子围欲与之争功,请伯州犁为其裁决,伯州犁以手高举和向下的动作示意皇颉承认自己为王子围所俘。

55、亡羊补牢

战国时楚襄王将劝谏的大臣庄辛赶出楚国。五个月后秦国趁机征伐,很快占领楚都郢。楚襄王后悔不已,派人到赵国请回庄辛,庄辛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则补牢,未为迟也。”

56、守株待兔:宋人

57、画蛇添足:楚人

58、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鲁庄公死后,公子般当了国君,庄公的异母弟弟庆父···串通哀姜连*了两个国君。齐桓公大臣···

59、唇亡齿寒

虢公被晋国送来的美女迷住了心窍,进而亡国。虞国国君被晋国送来的宝马和玉璧诱惑住了,最终被俘,亡国。

60、甚嚣尘上:晋楚鄢陵之战,塞井平灶

61、一字千金、一辞莫赞:《吕氏春秋》

62、兔死狗烹:范蠡与文仲

63、管鲍之交: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64、一毛不拔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杨朱主张贵生重己。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问杨朱:"如果拔掉你身上的一根汗毛,就可以让天下人受益。你愿意吗?"孟子

65、一曝十寒、专心致志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假如把它放在太阳下晒十天···奕秋教了两个徒弟···

66、鸡鸣狗盗

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

67、风马牛不相及

屈完见到齐桓公后,责问道:"您居住在遥远的北方,我们楚国在南方,相距很远,即使是像牛马那样放逸奔跑,互相追逐,也跑不到对方的境内去。您为何不远千里前来侵犯我们的国家呢?"

68、杞人忧天:杞国

69、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70、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智伯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智伯被擒。

7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说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

72、南辕北辙

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大路上遇到一个赶着车向北走的人,告诉我说:'我要去楚国···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

73、郑人买履:《韩非》郑国

74、揠苗助长:《孟子》宋人

75、守株待兔:《韩非》宋人

76、邯郸学步:《庄子》,燕国人到赵国

77、掩耳盗铃

《吕氏春秋》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偷一口大钟。

78、刻舟求剑:《吕氏春秋》,楚人

79、乘龙快婿:

秦穆公剖此美玉为笙,女吹之,声如凤鸣,筑凤楼凤台。萧史乘赤龙,弄玉乘紫凤,翔云而去。

80、哀而不伤

《论语》“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81、安然如故

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82、按兵不动

《荀子》卫灵公“赵简子偃然按兵不动。”

83、包藏祸心

公元前541年,楚国的公子围伍举带了许多兵马到郑国去迎亲···而楚国作为大国却怀着害人之心来打我们弱小的郑国的主意

84、杯水车薪

孟子用"杯水虽然不能扑灭车薪之火,但水毕竟能灭火",说明"仁一定会战胜不仁"。

85、奉公守法

奢以法治之,*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奢。奢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

86、一窍不通

*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87、叶公好龙

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

88、问一得三

陈亢“我这一问,读后感,收获有三:知道要学《诗》,知道要学《礼》,更知道君子对于自己的儿子并不特别偏重。”

89、闻一知十

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两个人,哪一个强些?"子贡:"颜回能够闻一知十,而我顶多只能闻一知二。"

90、畏首畏尾

晋灵公不会见郑穆公,认为郑要投靠楚国。郑国的子家···以畏首畏尾和铤而走险两种不同的态度···

91、上行下效

齐桓公很爱穿紫衣服···管仲:'离我远点,我讨厌紫衣服的臭味。’

92、秦晋之好

晋献公女儿嫁给了秦穆公···秦穆公活捉了晋惠公,··帮助重耳晋文公回国夺取政权,而且还把女儿怀嬴及四位宗女嫁给了他。

93、和孔子有关的成语

当仁不让 举一反三 巧言令色 *身成仁

学而不厌 见贤思齐 言而有信 言不及义

后生可畏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不舍昼夜

敏而好学 色厉内荏文质彬彬 韦编三绝 诲人不倦 学而时习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余音绕梁

三月不知肉味 侃侃而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道不拾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不耻下问

精益求精 表里如一 三十而立 耳顺之年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