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启功先生写了“至人无异趣,静者得长生”的五言联。
“至人”,是一个道家词语。
《素问·上古天真论》: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
中古的时候,有一个至人,他的道德是淳朴而完美的。
他既不偏阴,也不偏阳,阴阳在他身上是调和的。
他与大自然,与四季和谐无碍。
他远离世俗,全神贯注。
他自由地翱翔在天地之间。
他耳聪目明,天地上下,四面八方,他全都能看得见,听得全。
这个至人,能永葆青春,延年益寿,身心都很强大。
可以说,这个至人,就是道家自由自在,随性生活,无所不能的理想人物。
《庄子》在《逍遥游》中,也提到过至人: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人无己,就是说至人连自己也不在意,他已经完全自由,无拘无束,无所羁绊,达到了身心俱空的高妙境界。
这个至人,比神人和圣人都高明。
神人只是不在乎功业,但他应该还在乎名声。
圣人呢?虽然也已经不在乎功业和名声,但他内心还有个自己。
至人无异趣,总的来说是,至人已经脱离了低级趣味,他的境界非一般人所能理解,更难以达到。
静者得长生
这也是道家观点。
道家讲究清静无为,这样可以长生不老。
中医汲取了道家的观念,养生讲究“清静无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有一首《逍遥咏》就是对这个观念的具体阐述:
逍遥心自乐,清净保长生。
至道归玄理,真空造化成。
辉华扬日彩,偃仰顺风声。
里外有何物,刚柔炼始精。
这首诗是说:
人无挂碍,内心自然清净,快乐。
清静无为,可以保证人们长寿。
极高明的思想归于道家。
真正的空寂无物,是大自然的真谛。
天地一片光明啊,就像太阳那么灿烂。
人,自由地在天地间俯仰啊,随顺大自然的安排。
生而为人,无论是内在思想,还是外在环境,都无挂碍。
刚柔相济,随其自然,自然就达到精妙的境界。
静者得长生,就是说,人生若能努力致虚守静,坚守那种清静无为的层次,抛却世事纷繁芜杂,让心灵归于宁静,自然就会拥有快乐的安宁生活,也就有了生命健康的基本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