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秋的声音逐字稿,听听秋的声音十分钟试讲逐字稿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4-16 13:34:49

导语

长安君:2021年6月17日,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于北京去世,享年100岁。他在《逝水余波》一文中记下一件趣事:他曾在《追忆逝水年华》上写下题词,送给诸多师友,以留纪念。在这些题词中,可见许渊冲的诗人禀性,以及重情重义的性格。

《文汇读书周报》1996年一二月摘要发表了两章《追忆逝水年华》,现在全书已由北京三联出版,但在出书前一两年,书中提到王浩、周珏良、许国璋、吴景荣、王佐良几位学长,又都随“逝水年华”而去,加入了古人的行列。因此,对健在的师友或他们的子女,我就赶快把书送去,并且加上几句题词,作为纪念。

冯友兰先生的女公子宗璞去香港中文大学讲学,谈到冯先生《新原人》中的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举了《追忆》中联大学生对境界的讨论为例。我在献词中就写道:

幸从冯师早闻道,

乐得劫余逍遥游。

所谓同道,首先是指这四种境界。简单说来,自然境界指不自觉的精神状态,功利境界指为私的状态,道德境界指为公的状态,而天地境界则指纯理性的精神状态。联系到翻译上来说,翻译而不理解,逐字硬译是自然境界,抢译畅销书是功利境界,把翻译当任务是道德境界,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天地境界。所谓闻道,还指听过冯先生讲《哲学与诗》:“诗写可以感觉的东西,但却在里面显示出不可以感觉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东西。诗的含蕴越多越好。满纸‘美’呀,读来不美,这是下乘写‘美’也使人觉得美,那是中乘不用‘美’字却使人感到美才是‘上乘’。”联系到翻译上来,“形似”是“下乘”,“意似”是“中乘”,“神似”是“上乘”。按照这些道理译诗,就可以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在天地境界逍遥游了。

听听秋的声音逐字稿,听听秋的声音十分钟试讲逐字稿(1)

1938年江西南昌第二中学毕业时拍摄,报考西南联合大学时用。

吴宓先生的女公子学昭正在整理吴先生的日记,需要《追忆》参考作注,我又写上两句:

幸从吴师少年游,

译诗方得惊人句。

吴先生说过:“真境与实境迥异,而幻境之高者即为真境。”应用到翻译上来,我认为形似是实境,意译接近幻境,神似是意译的最高境界,接近真境。吴先生还要我们熟读英诗,这样才能从“实境”通 过“幻境”进入“真境”,从机械唯物主义通过浪漫主义进入理想的现实主义,这样才能译出“得意忘形”的妙句。

听听秋的声音逐字稿,听听秋的声音十分钟试讲逐字稿(2)

吴宓

吴先生(欧洲文学史)班上学生还有诗人杜运燮,他是《九叶集》诗人之一,我给他的题词就把屈原的《湘夫人》改了一下:

袅袅兮秋风,

滇池波兮九叶。

吴先生在清华研究院指导的研究生中,有女词人茅于美。于美是茅以升先生的女公子,联大同班徐璇的夫人。早在四十年代,她就岀版了《夜珠词》和《海贝词》,冯至先生说她是当代的李清照。她和璇兄都曾和我同听闻一多、朱自清几位先生的《大一国文》。我的题词是把贺铸的《青玉案》改为:

锦瑟华年曾共度,

听我追忆春知处。

吴先生的研究生中,还有历史系毕业的何兆武,他出版了英文专著《中国思想发展史》,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他是少数在清华大学做研究工作的联大校友,我送他的题词是:

当年春城梦蝴蝶,

今日清华听杜鹃。

联大中文系汪曾祺(已故)、外文系赵全章(已故)、袁可嘉(《九叶集》诗人)都对外文系女同学施松卿有意,我见到一张他们四个人在桂树前的照片。后来施成了汪夫人,我给他们的题词是:

同是联大人,

各折月宫桂。

留法同学吴冠中送了我一本《谈艺录》,第9页上说:“扬弃了今天已不必要的被动地拘谨地对对象的描摹……尽情发挥和创造美的顿城,这是绘画发展中的飞跃。”我觉得这话如果应用于翻译,就可以说:扬弃了“形似”的描摹,创造性地发挥译语的优势,是翻译艺术的飞跃。因此,我在送他的题词中说:

诗是抽象的质,

画是具体的诗。

听听秋的声音逐字稿,听听秋的声音十分钟试讲逐字稿(3)

1949年联大留法校友摄于巴黎大学

听听秋的声音逐字稿,听听秋的声音十分钟试讲逐字稿(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