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主要简介,苏轼简介简单的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4-16 14:15:41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以下是他的生平事迹简介:

年少成名

苏轼出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年)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博通经史。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与弟弟苏辙一同参加科举考试,兄弟二人皆中进士,苏轼更是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名震京师。

初入仕途

苏轼最初出任河南福昌县主簿,但未赴任,而是以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在任上,他关心百姓疾苦,积极参与地方事务,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任期结束后,苏轼回到京城,先后担任了判登闻鼓院、直史馆等职。

乌台诗案

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苏轼因与变法派政见不合,自请出京,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等职。在地方上,苏轼致力于兴修水利、救灾赈民等,政绩斐然。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他在《湖州谢上表》中发了一些牢*,被新党抓住把柄,指其以诗文诽谤朝廷,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在狱中备受折磨,几近丧命,后经多方营救,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黄州岁月

在黄州,苏轼生活困苦,但他并未因此消沉。他在城东开垦荒地,自号“东坡居士”,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这一时期,苏轼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他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挫折。同时,他的文学创作也达到了高峰,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

东山再起

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驾崩,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启用旧党,苏轼被召回朝廷,任礼部郎中、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等职,后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苏轼在朝期间,直言敢谏,对旧党全盘否定新法的做法也提出了不同意见,因此又遭到旧党的排挤。

一贬再贬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请求出知杭州,在杭州他疏浚西湖,修筑苏堤,造福百姓。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新党重新得势,苏轼被贬为定州知州,后又被贬英州、惠州。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再被贬为琼州别驾,安置在昌化军(今海南儋州)。海南当时是荒蛮之地,条件极为艰苦,但苏轼依然乐观豁达,他办学堂,兴学风,传播文化知识,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北归逝世

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北归。在返回途中,他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写下了不少诗作。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轼在常州(今属江苏)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苏轼的一生,历经坎坷,多次被贬,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全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