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作品赏析,朝花夕拾10篇赏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4-16 14:20:58

1926年3月18日,段琪瑞政府屠*了爱国学生。这是历史上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给了鲁迅极大的刺激。他一方面没料到反动统治者竟会如此凶残对待手无寸铁的学生,另一方面也痛感文人的软弱无力,任人摆布。与此同时,他个人也遭受到了反动势力猛烈的攻击,处境越发艰难。这也迫使鲁迅不得不深刻反省原先的思想主张和战斗方式。鲁迅就在这迷茫仿徨的状态下写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作品赏析,朝花夕拾10篇赏析(1)

一、《朝花夕拾》的概述

《朝花夕拾》这本书共收入了回忆性散文10篇,分别是:《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这些是鲁迅“想从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题材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是鲁迅对自己过往生活的追忆:仇视家猫的缘由,饲养隐鼠的惊喜,感念长妈妈的情怀,质疑《二十四孝图》的礼教,批判封建家长的专制,喜爱活无常的“大戏”,展示儿时乐土“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趣,勾画了庸医对父亲造成的影响,离乡异地求学接触新书《天演论》的惊喜,对恩师藤野先生的怀念,回国后对辛亥革命的失望,对友人范爱农死亡的痛心等等。

在对孩童时代的追忆,对自我人生的审视,对故乡风土人情的叙述中,展示了鲁迅情感细腻一面:对童年生活的珍爱,对乡土人情的感怀。从而使一个情真意切的鲁迅深刻在我们读者的脑子里,挥之不去。

朝花夕拾作品赏析,朝花夕拾10篇赏析(2)

在这部散文里,我们了解了幼年鲁迅的生活情景,青少年鲁迅爱国情怀滋长的生活环境及其拥有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基础。这不是一般的个人自传体,而是鲁迅或带着浓重的深情,或以嘲讽的口吻,或以辛辣的笔调,述说着记忆中发生的一切,使这部作品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战斗气息。

透过这部作品,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日趋瓦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人们的心里特点;也看到了“百日维新”的虚弱幻灭,“学堂生活”的杂乱无章。革命党人的失败,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失败,对鲁迅来说更是刻骨铭心。

二、赏析鲁迅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学创作

下面我们就以“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无常”、“藤野先生”、“范爱农”为例来具体赏析鲁迅的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学创作。

①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对长妈妈是有感情的,在好多篇章都会提到长妈妈,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专门回忆和纪念她而写的。阿长是个连名字也不为人所知的底层劳动妇女,是鲁迅小时的保姆。

朝花夕拾作品赏析,朝花夕拾10篇赏析(3)

文中鲁迅用了双重眼光来看待阿长,小时的眼长和写作的眼光。用小时眼里的长妈妈是“常喜欢切切察察”,没有文化,有点粗俗,人又宽又胖,睡相不好,大大咧咧。而笔下的阿长,她又是质朴 、真诚、喜爱孩子的,是个很不幸而又希望过好小日子的底层妇女。尽管她在思想上、性格上有很多迷信、不可取的地方,但那是封建思想长期侵蚀的结果,与其说是她的过错,不如说是她原生家庭的创伤。

鲁迅举了具体事例来展示人物的特点,写了元旦的古怪礼法,写了她满脑子的繁杂道理,写了她给“我”讲的“长毛”故事,写了她谋害“我”隐鼠,写了她帮“我”费力搜寻得来《山海经》。最后鲁迅仰天长啸,“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表达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思念和关心,也暗示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有深厚的感情。

②《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传统的儿童读物,是宣传儒家“孝”的范本。小时的鲁迅刚收到这个礼物是开心的,然等他翻看完后就觉得不对劲了,大大刺激他对“孝顺”的认识。原本他觉得做到“听话”、“从命”就是孝顺父母。然这本书宣扬的孝顺难度系数太高,高到要以命示范,这是让人恐惧的地方。文中鲁迅虚拟自己仿效“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的情状,更坦言反感“老莱娱亲”、“郭巨埋儿”,抨击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孩子和年轻人的担心。

朝花夕拾作品赏析,朝花夕拾10篇赏析(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