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作品赏析,朝花夕拾10篇赏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4-16 14:20:58

犹记得,在《狂人日记》里,鲁迅痛心疾首高呼过“救救孩”。直到晚年,有人无端给抗争少年加以“卖国”罪名,鲁迅也是立马拍案而起,斥责道:“从我们儿童和少年头颅上,洗去喷来的狗血罢!”可见鲁迅对孩童和年轻人一直关爱有加。

若放在现代社会,我们在出版少年儿童读物或给少年儿童推荐书单时,我们也可反问自己:少年儿童的乐趣是什么,这是少年儿童所需要的吗?这也正是我们读鲁迅《二十四孝图》的现实意义所在。

③《无常》

来看鲁迅的《无常》,“无常”原是传说中阎五殿上的鬼,一黑一白,专做勾魂之事,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然鲁迅笔下迎神赛会的活无常,却不同寻常,他“活泼诙谐”,“鬼而人,理而精,可怖而可爱”;他刚直不阿,不讲情面,“手里拿着大算盘,你摆尽臭架子也无益”。

朝花夕拾作品赏析,朝花夕拾10篇赏析(5)

文中有点反讽意味的是乡下人认为“公正的裁判在阴间”,而“活无常”正是他们心中公正的裁判,所以大家都很喜爱“活无常”。这里一向黑暗、阴森的“阴间”成了光明所在地,“活无常”化身为帮底层人民实现美好理想的使者,来惩罚恶者,除暴安良的愿望。

③藤野先生

要说给鲁迅先生无私教诲的,应属那个教学严谨,没有国界的日本学者,藤野先生。这是鲁迅一生都难忘的贵人。

朝花夕拾作品赏析,朝花夕拾10篇赏析(6)

鲁迅对自己去日本学医的动机,曾在《〈呐喊〉自序》中解释过,他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精英,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维新的信仰。”可见他是怀惴救国救民愿望学医的。但是在医学期间,有次看枪毙中国人电影,说是由于“给俄国人做侦探”,而围观的“也是一群人”,这大大刺激鲁迅,让他有了“弃医从文”想法。

鲁迅认为医学不是很要紧事,若国民大众思想愚弱,即便体格如何强壮,也只能是无意义的示众和看客。因此现在首要任务是改变国民思想,推行文艺运动。这篇也是鲁迅追叙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热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④《范爱农》

人们常说不打不相识,鲁迅跟范爱农就是从一次误会中认识的。在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鳞被*害后,在要不要“发电到北京,痛斥满清政府的无人道”这问题上,两人发生激烈争吵。鲁迅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但范爱农随即就提出反对。鲁迅马上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先生被*了,连打一个电报都害怕”,“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认为是满人,这时才是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可见鲁迅当时对范爱农有多不满,多讨厌了。直到革命前一年的再次遇见,相处中才认识到了一个真实的范爱农。范爱农是那种外表看起来冷漠,但内心却对时势的焦虑、担心、不满。

朝花夕拾作品赏析,朝花夕拾10篇赏析(7)

文中鲁迅特别点到了范爱农的“白眼”,是对愤世嫉俗心灵的写照。范爱农的酒醉、疯话、溺水身亡,都是鲁迅由不解到同情及悼念的心路历程。同时我们看出了鲁迅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深刻反思。这也是鲁迅初步尝试以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反思社会现实的前奏。

三、《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

《朝花夕拾》是鲁迅用娴熟的文学手法写成的优美散文珍品。鲁迅善于捕捉生活片段加以描绘,选择有象征性的事件和细节来勾画人物形象,使得人物生动立体,让人过目不忘。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对长妈妈描写,传神又生动,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粗俗又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在《无常》里,对“活无常”描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心地善良、很有同情心,并由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无常艺术形象;在《藤野先生》中对藤野先生的刻画,主抓人物的主要特征,叙述的是直达鲁迅灵魂的事件;在《范爱农》中对范爱农的刻画,尤其是对范爱农衣着神情面貌的雕刻,让人不由联想到了“偷书不算偷”的落魄文人孔乙己等等。这些人物形象都具有非常高的文学艺术欣赏价值。

朝花夕拾作品赏析,朝花夕拾10篇赏析(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