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预想图即将成立三周年。我们也从今天开始启动新一轮“招新”。至于今年为什么用这个口号——因为我们看到的“信息”越来越无聊了。
我们的读者想要阅读什么样的信息?未来预想图能提供什么样的信息?
我们试着做了次筛选匹配:
它应该对读者有价值——当然这句话有点大,所以它可以有以下分支表现:
◎ 它应该紧贴我们的时代与我们的生活,是我们关心的事。
◎ 它可能让读者们发出“原来如此!”的共鸣,也可能挖掘出读者们有些感受但仍未发现的新趋势。
◎ 它应该用我们能够看得懂却不低俗的表现方式来表现。
◎ 它需要体现事实不臆测、数据精确有来源。
我花了很长时间告诉大家什么是“价值”。各类信息,既有让人开心轻松的价值,也有满足八卦心理与人性的价值,也有能获得收益与职业升值的价值,也有满足情绪的价值。未来预想图想提供的价值,是让年轻人发现并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发现新知、建立判断。
我们不会替读者们判断世界。但最糟的,就是媒体们说啥,读者们都信或者都不信。哪怕是抛一个硬币来做判断,这枚硬币也要读者自己抛出去才行。
实现这些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价值。
我们在做什么
未来预想图不是你认识的那种传统“媒体品牌”,也不只是一个公众号。
我们在做两件事,第一件仍然是提供内容,为我们的目标读者——有求知欲与好奇心的年轻人提供全球前沿信息。最早我们以日本为出发点,因为我们是《第一财经》在日本设立的生活方式项目,我们的初创团队都生活在那里。从 2019 年开始,这个视野渐渐扩展到全球,我们报道的领域也拓展到全球各地。
微信公众号是我们保持和读者联系、提供新鲜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在过去一年中,我们以每周一篇的频率,发布与建筑、设计、店铺、零售、城市、商业、媒体、文化等领域有关的报道。这些报道,同样会在《第一财经》杂志网站、App上刊登。一些深度重点报道,也会发布在《第一财经》杂志上。
这些新的信息,是我们发现新趋势的触角,我们会积累、挖掘这些新发现,每年制作两本深度报道型的 mook(杂志书),一本属于主题书系列,每次围绕一个趋势型的主题,通过多方采访完成报道,在这个系列里,我们出版过《一个人去东京》《下一代书店》《新商业空间》;一本属于 Branding book 系列,每次围绕一个“你熟悉的陌生人”品牌,以商学院视角分析它的品牌发展脉络,这个系列, 我们出版过《蓝瓶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