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无常人物形象,朝花夕拾的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4-16 21:49:29

导读

《无常》写于1926年6月,描写了绍兴民间迎神赛会目连戏中的“勾魂鬼”,负责惩戒在现实中没有受到惩戒的恶人,是阴间“真正主持公理的角色”。

朝花夕拾无常人物形象,朝花夕拾的主要人物形象特点(1)

《无常》大概能说明鲁迅的“民间记忆、死亡体验、文学创作”之间的联系;而“鬼”这三者的连结点,写《无常》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此。

鲁迅在《无常》一开始就介绍说,无常鬼是由人扮演的,是民间戏剧与祭神活动里的一个节目。在鲁迅的故乡绍兴,这样的民间戏剧演出有两类,一是“大班”,二是“目莲戏”。鲁迅说二者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专门的戏班子,后者是临时集合的群众演员”。 所以一般老百姓,特别是小孩,对这样的具有参与性的“目莲戏”是更有兴趣的。

所以从鲁迅的角度,更倾向于这半人半鬼的“无常”。

无常的出场

传说七月份鬼门关大开,阎王让小鬼到人间玩玩,所以这戏是演给鬼看的,人去看,用鲁迅的说法,不过是沾光而已。

朝花夕拾无常人物形象,朝花夕拾的主要人物形象特点(2)

“目莲戏”演的是“目莲救母”的故事,这是一个佛教传说:目莲是佛的大弟子,有大神通,尝入地狱救母,是讲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自然引不起孩子和观众的兴趣。大家注目的是“目莲戏”中的穿插戏。据老艺人说,“目莲戏”是出劝善戏,所以戏班在外演出时,常把耳闻目睹的“恶事”编进“目莲戏”中,这些戏大多是讽刺社会恶行的讽喻性喜剧,同时传达了老百姓的某些心声吧,所以大受欢迎。

据鲁迅先生介绍说,戏演到“第二天将近天明便是这恶人的收场的时候,‘恶贯满盈’的阎王终于要出来了,出来勾魂了,于是无常便在戏台上出现”。

开首的“塘报”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高照”过了许久也到了,一个胖汉用两手托着长竹竿,竹竿上揭着一条长旗,高兴时,就将竿头放在头顶上、牙齿上或鼻尖上。

朝花夕拾无常人物形象,朝花夕拾的主要人物形象特点(3)

在这样的场合,无常就会出现了。人们称他为“勾摄生魂的使者”,人的寿命尽了,一到死期,阎罗王就会派他来将人的魂由阳间带入阴间,可以说,他是出入于阴阳两界的。因此,他和人一样,也有家眷,在迎神赛会上就同时出现了“很有些村妇样”的“无常嫂”,而且还有“戴小高帽,穿小白衣”的“无常少爷”,“大家却叫他阿领,对于他似乎都不很表敬意”。鲁迅说,这是因为“无常是和我们平辈的”,当然就不存在任何敬畏感了。

无常鬼的亲民

就这样,我们终于和无常鬼相遇了。

开始,鲁迅就将迎神赛会中的“神”与“鬼”对照着介绍:据说“神”是“掌握生*之权的”,而在中国更是“好像这些神都有随意*人的权柄一样”;

朝花夕拾无常人物形象,朝花夕拾的主要人物形象特点(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