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全民渴望反卷的一年,但处处激流的生活又证明,谁也别想轻易躺平——卷的人削尖了脑袋在挤独木桥,不卷的人也还没寻到理想中的阳关道。
努力是不是真的在“通货膨胀”?你我冷眼旁观过哪些内卷,又在不知不觉中掉入过哪些疯狂内耗的漩涡?
我们截取了2021年十个内卷名场面,总结了一份《2021花式内卷报告》,看看在这一年里,我们如何在生活中一边扑腾、一边卷出花来。
最望尘莫及的卷
素质教育的卷,本质上是爹妈间的卷。这本不是新鲜事,但今年3月的一条微博,让人们再次被“世界的参差”暴击:
一位叫@LyingBenBenBoom的博主在播客上听到有人在北极科考时,遇见了北京朝阳区的小学生在进行毕业旅行。
原本以为只是一则奇闻,但细看评论区,发现这种现象并不罕见:
有海淀的孩子才读二年级,就去波兰交换;北京西城的学校,假期组织孩子去非洲看动物大迁徙;有些初中孩子的实践课,是去非洲种树、去南美踢球、去“常青藤”打卡……
参加个课外实践而已,至于这么卷吗?很多80、90后童年时代的毕业旅行,能到大城市的动物园闲逛或某高校“瞻仰”一下就算不错了,跟现在这些孩子相比差了一个宇宙。
但这等如同碎钞机般的“素质教育”,含金量和成效却鲜有阐述,能直观看到的只有家长的教育焦虑和无意中卷入的攀比。也难怪有网友说,未来“卷上空间站”,也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