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琐碎日常里,总有一些情感故事,如同一束束光,穿透阴霾,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给予我们无尽的力量与温暖。这些故事或许平凡,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它们在不经意间触动我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让我们相信,人间值得,爱与希望从未缺席。
相濡以沫,共渡风雨人生
临近七夕,喻建华给妻子手写了一封 “情书”,文字质朴却感人至深。22 年前,妻子杨凤兰因意外落下终身残疾,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向这个家庭。然而,喻建华没有丝毫犹豫,迅速调整情绪,毅然决然地挑起了照顾妻子的重担,化身 “家庭煮夫”。每天清晨,他总是早早起床,先为妻子穿衣、洗脸,而后匆匆出门买菜、做饭,接着又耐心地给妻子喂饭、做家务,忙碌的身影从未停歇。
起初,面对身体的残疾,杨凤兰心情极度低落,脾气也变得异常暴躁,动不动就发火。但喻建华总是默默忍受,等妻子发完脾气,他便轻声细语地安抚,给予她无尽的包容与理解。为了让妻子心情愉悦,他每日都会推着轮椅或搀扶着她,在小区里散步,小区的步道上,留下了他们无数的足迹。曾经未住电梯房时,背着妻子上下楼成了喻建华的日常,一趟趟的攀爬,每一步都饱含着他对妻子深沉的爱。每当回忆起这些,杨凤兰总会忍不住默默落泪,感慨道:“20 多年了,多亏他这么悉心照顾我。” 而在喻建华心中,妻子是他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他在信中深情写道:“共患难时,我一定紧握住你的手,是你的坚强和勇气,激励了我,我们的爱是无敌的,一定能战胜病魔。” 他们在苦难中相互扶持,用不离不弃的爱,为彼此铸就了温暖的避风港,诠释了爱情最纯粹、最坚韧的模样。
因热爱结缘,在事业中相互成就
以妻子的名字命名新物种,这无疑是科研人独有的浪漫。张超对昆虫世界满怀好奇与热情,考研时毅然选择了昆虫分类学方向,也因此结识了重庆的四面山。研究生毕业后,他跨越千里,奔赴这个 “天然物种基因库”。张芯语作为张超的大学同学,受他影响,读研时同样投身昆虫分类学方向,毕业后更是放弃城里优越的工作,追随张超来到四面山,一同从事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工作之余,他们全身心投入蛾类昆虫的调查与研究。最初条件艰苦,夜里只能守着森林管护站外的照明灯,小心翼翼地采集标本。张芯语是过敏体质,刚进山时水土不服,沾到飞蛾鳞粉,皮肤常常起疹子、红肿。张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而张芯语却总是宽慰他,将这视为与昆虫难得的 “亲密接触”。2022 年,张超以妻子张芯语的名字命名新物种 “芯语红鹰天蛾”,以此表达对妻子多年陪伴与支持的深深感激。
至今,夫妻二人共采集蛾类标本 1000 余件,为 260 余种蛾类昆虫找到了 “身份证”,还发现了 “四面山狄苔蛾” 等 5 个新物种。他们在守护绿水青山的道路上携手并进,在艰辛的科研工作中相互成就,让爱情在事业的征程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志同道合,携手奉献教育事业
“看到孩子们的成长,我感到很欣慰,我们设立奖学金的初衷,正在一点点变成现实…… 能继续为学校培养人才作贡献,我感到非常荣幸,我想,你也是这样认为的。” 这是七夕前,李安昌写给妻子曹璎珞的一封信。上世纪 60 年代初,李安昌和曹璎珞相识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随后相知、相爱、结婚。1966 年,李安昌跟随曹璎珞调入北京矿业学院,成为工作中的好搭档。“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他们无怨无悔地跟随学校辗转北京、四川、江苏任教,在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学院,他们是学生心目中令人敬仰的 “神雕侠侣”,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了一辈子。
生活中,曹璎珞承担了更多照顾家庭的责任,对此,李安昌心怀感激,他在信中写道:“结婚 62 年来,你持家简朴、践行孝悌、严教子女,你是我们家庭的顶梁柱。近年来,你身体不好,但你仍然抢着做家务,你说‘这样活着才有意义’,即使生活中有时我们也争吵,但那是我们相爱的另一种方式。”2019 年底,夫妇二人将多年积攒的 105 万元工资捐赠给中国矿业大学设立奖学金,目前已资助奖励学生 142 人。上个月,两位老人又商量着把家里 90 本工具图书赠送给数学学院,希望能继续为学校培养人才贡献力量。他们相知相守,不忘初心,携手点亮知识的灯塔,照亮了无数学子的前行之路,他们的爱,在奉献中熠熠生辉。
这些正能量的情感故事,宛如璀璨星辰,在生活的夜空中闪耀。它们告诉我们,无论生活中遭遇何种艰难险阻,爱与坚持永远是我们最强大的武器。愿我们都能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光,照亮他人,温暖世界。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充满正能量的情感故事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这份温暖继续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