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这个城市,自带着历史的沧桑感。
每个来到南京的文人,看着萧条破败的古城,回忆起曾经在书中读到的那些辉煌的过往,不免都会感触良多。
凤凰台上,如今已经不见悠游的凤凰,吴国的宫殿外,野芳淹没了古道,风流的东晋权贵,也只留下了一座座荒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首诗背后,还留着一个传说。
据说李白在登黄鹤楼后,望着气势恢宏的长江,胸胆开张,本想着题诗一首,抬头一看,楼壁上已经有崔颢题写的《黄鹤楼》,那开阔的意境、那宏大的气魄,让他自叹不如。
但“谪仙诗人”怎肯甘心,要与崔颢一比高低,于是他一路水路,行至金陵,写下了这首凤凰台诗,才肯罢休。
04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生于晚唐,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唐代,已经元气大伤,今不如昔。
他怀揣着报国立业的雄心壮志,又无处施展,辗转在江南一带,行至南京时,秦淮河的凤歌鸾舞让他对国家命运深切忧虑。
山外青山楼外楼,秦淮歌舞几时休。
甚至前朝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还成了盛筵豪席上的舞曲,如此下去,也必将重蹈覆辙。
这首诗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发振聋发聩之警示。
05
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写作这首诗时,大唐帝国正走在衰败的路上。
南京是三国时孙吴的都城,曾以石壁筑城戍守,后世也称南京为石头城。
在这首诗中,刘禹锡看着古城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抒发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虽句句不提情,但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江城涛声依旧在,繁华世事不复再。国运盛衰,全在当权者的政制气象中。
秦淮河的潮水拍打着旧日的石头城,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希望能传到统治者的耳朵里。
06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当然,南京城里也总不全是厚重的咏古怀今。
公元726年,走来了26岁的李白。
那时候的他,还是风华正茂的少年。
他在南京短暂的逗留,结交了一群好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次年春天,他离开南京赴扬州,朋友们来相送,他作此诗以留别。
春风吹起柳絮纷飞,酒肆侍女捧出中美酒,香味扑鼻,我和金陵的好友们畅饮。
请问问东流江水,离情别意与它比谁短谁长?
07
金陵晚望
【唐】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