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竹子美诗八首:疏疏雨如竹,琅琅竹如玉
竹子什么时候最美?竹子初夏最美。
因为此时的新竹破笋而出,迎着晚春早夏的雨水阳光,蹭蹭上窜,那清新的嫩绿,如同新玉,长杆往往率先出旧林,摇曳一枝枝新绿,带着蓬勃的生长的气势。李商隐说,不要吃竹笋,“忍剪凌云一寸心?”,而这凌云上升的美,在早夏。
因为笋月已经过去,春笋不可抵挡的向上。
“清风首夏夜犹寒,嫩笋侵阶竹数竿。
君向苏台长见月,不知何事此中看。”唐 · 刘商《早夏月夜问王开 》
刘商是个进士,是官员,但是还有个身份是画家。正是热爱自然绘画,所以淡然仕途,本来已经做到员外郎这样的高级官职,他家里也并不富裕,但是居然,他就辞职了,回到家乡过自己喜欢的绘画和乡居生活。这在古代是很不可思议的。只有一个原因,他是真的爱绘画爱自然,不愿意沉冗的官事影响爱好。
这首诗是可以当画看的。
写给一个朋友。
清风早夏的时节,夜晚还有春寒,竹笋长到了通往房间的路上,且竹子也不算茂密,几竿竹子间着笋子,这个庭院疏淡幽静。可以看到这个院落不大,刘商是主人,王开是客人。
刘商看着王开,他就站在这个院落的竹林间,抬头看竹梢。
那上面有一轮初夏的月亮。此时有清风,天上无云,必定特别清朗。
刘商笑了一下,你在姑苏台,在高楼,哪里看不到月亮,为什么要在这小小竹林里看月亮?
这是反话,证明他家的竹子虽然不多,然而漂亮。
新嫩的笋子,有部分已经拔节向上,而老竹,竿竿深绿,此时叶子不多,正在巨大的有月光的天幕上,摇曳出流动的剪影。此时老竹叶子不密,新竹子向天冲刺,一种向着月亮和月光的清美蓬勃,如人内心的气韵。
如果是我,我也愿意看,以天为纸,敷以月华,秀而挺,清而美。单看月亮有什么意思,是有如此高美的竹子,才仿佛能登月。遥不可及的月亮,因为竹子,才仿佛有天梯。
那顺着眼光上溯的,不只是王开的心,还有刘商的心吧。
古代君子喜欢竹子,无他,因为竹子看起来秀气,实际很男人,有男人的雄心,不动声色的冲力。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唐 · 贾弇 《状江南 孟夏 》
贾弇河北人。虽然竹子上古北方就有,但是随着历史气候变迁,北方干燥少雨,有竹子也生长不繁茂,因为竹子喜欢潮湿水泽和多雨地带。
到了唐朝,竹子以南方为胜。
所以早夏的江南之行,给贾弇留下深刻南北不同的印象。
这里的慈竹,不是一竿一竿的长,而是围绕着竹子生出密密竹笋,而笋子长出之后,竹竿紧紧靠着,成窝成林向上。而且竹竿大小近似,就像古代的一捆竹简一样。
慈竹这种生长方式,是抱团向上,可以抵抗剧烈的风雨,而江南湿润的气候,让这种竹子更加茂密整齐。在水泽不多,土地干旱的北方,贾弇自然看不到。
更加上江南和岭南烟雨多,早夏时节就已经是绿满池塘,竹茂如山,此时就有蛙声了。
这首诗,也点出了江南夏天的竹美,对于当时的北方人来讲,这是视觉的惊讶。
“秀邑发丛萱,清阴泛新竹。
园林足幽思,扬扬曲池曲。
奚独念春归,爱此未炎燠。”北宋 · 韦骧其一 首夏 《 和颜长道寄三首 》
都说夏天没有春天美,那是你找对地方,看对美景。
比如萱草花就是早夏开放,那金黄金红明黄的花朵,成片开放,那是夏天里绚丽的春天,叶子是夏绿,但是花却是不输给春美。为了科普一下萱草,我特地说明,那是黄色金色的百合花科属,花头硕大,摇曳动人。
又比如竹林。初夏的竹林,有种美,是新竹乘风破势,竹叶和竹竿都是嫩绿新碧,而最早茁生的新竹,那清新的绿叶在蓝天下,是壮观的美。
再说明一下,竹子是最大的草本,不是树,而草本的特征,就是绝大多数草本的叶子颜色比木本要清新要浅。竹子此时的绿荫,也绿得分外如淡色春水,如浅浅绿纱。
而且此时阳光还没有到盛夏那么热烈,在这样的竹荫下漫步,宛如仲春和晚春的幽凉。
就算多披件衣裳,让人感觉是在最绿色的春天,无冬之冷,夏之酷,视觉柔和,心地温润。
所以韦骧说,初夏最美的就是竹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