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
明清鼎革之后,朝鲜名义上尊清为宗主,但实际上对清朝极度鄙视。朝鲜国内仍有崇祯纪念活动;国内文书使用干支;入清朝的使节绝不提朝贡,只称是燕行使。而作为反清思明的重要表现就是对文天祥的崇拜。文天祥这个宋朝人怎么和思明扯上关系了呢?
一、元明清对文天祥的供奉
文天祥,号文山,宋理宗时期的状元。元军南下侵宋,文天祥挺身而出率军勤王,被封右丞相兼枢密使。文丞相在与蒙古议和时不幸被扣留,在元军押送其北上途中逃脱,可谓九死一生。文丞相南归之后,参与了拥立益王。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再次被俘,在大都被囚禁了三年,始终坚贞不屈,最后壮烈殉国。虽然文天祥死于元朝,但元朝对文天祥也大力推崇。元朝官修《宋史》中称文天祥“就死如归”。
明代以理学为正统,尤重道德教化,明太祖朱元璋十分推崇文天祥,特于南京立庙以为纪念,每岁还要举行祭祀仪式,并封文天祥为天下都城隍。永乐年间,随着朝廷北迁,文天祥庙亦于北京重修,此地成了朝鲜朝贡使经常拜谒之处。
北京文丞相祠
明清鼎革后,清廷颁布剃发、易服、逃人、投充等恶法,激起了汉人强烈的反抗。江南人士将发肤和礼仪联系起来,并反复宣传先贤事迹,以鼓励人心。由于和文天祥的经历相似,南明诸臣便都以文天祥自居。比如黄道周殉国前就感叹道:“乾坤有半壁,何忍道文山。”
清朝统一后,虽也重视文天祥,但满清淡化了文天祥信仰中的华夷之辩,只提他的忠君之义,绝不提抗外之举。可在南明人士的宣传中,文天祥精神的精髓恰恰是忠于“中华”、反抗“夷狄”,将文天祥抗元就义上升到民族大义的政治高度。这种宣传随着南明覆灭而绝迹,但却在朝鲜光大并大讲特讲,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金钱鼠尾乃新朝雅政
二、朝鲜对文天祥的认知
朝鲜为中国藩属,尤其是在明朝,朝鲜诚心事大,每岁朝贡,称为朝天,对明朝极其恭顺。相反,朝鲜对清朝就缺乏政治和文化认同,虽然依旧自称藩属,但绝不提朝贡之事,只称“燕行”。
朝鲜每年来北京都要瞻仰文天祥庙,并留下诗词。最著名的就是弘治时期,朝天使曹伟瞻仰北京文天祥庙后连写五首诗,抒发胸臆。乾隆时期,燕行使蔡济恭、洪良浩、金昌集等留下了拜谒诗词,但也对清朝时期文天祥庙的破败,表现出了愤慨和悲伤。比如1712年金昌业写道“宇荒凉,可知其香火之疏,令人尤伤心”;蔡济恭写道“中州沦没古今伤,文相祠堂草木荒。惟有年年东国使,拜瞻遗像一焚香”。随着《宋史》《文山集》等传入朝鲜,文天祥的事迹便更为朝鲜君臣所熟知。《文山集》甚至被朝鲜王朝多次刊印,成为朝鲜官僚们日常必读的书目。从以上事例就能看出,朝鲜君臣对文天祥信仰何其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