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丞相祠
三、对文天祥崇拜的形成
朝鲜君臣在经筵中会经常提及文天祥。根据《朝鲜实录》记载,朝鲜成宗大王1493年的经筵第一次正式提到文天祥。而随着《文山集》的刊印和《宋史》的传入,文天祥事迹越来越被人们所熟悉。文天祥由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政治符号,被引入朝鲜王廷日常政治生活中。当时的朝鲜侍讲李孟贤向朝鲜王进言:唐宋比较,宋享国四百年,唐享国三百年,然唐亡,无人殉国。而宋亡,如文天祥……*身而不顾,忠臣之多,莫过于宋。随后他向朝鲜王进言,希望朝鲜王大力倡导文天祥精神,让朝鲜儒生也养成崇尚节义、*身成仁的士风。文天祥已经成了士人节义的化身。
朝鲜王宫
对文天祥全方位的描述,当属1752年朝鲜英祖王重臣洪启禧撰写的三卷本《文山先生详传》,其书落款为“崇祯之三壬戌日”。那时候大明朝都亡了一百多年了,但朝鲜重臣却在公开发行的书籍中以崇桢纪年,可见作者想要表达的最重要观点就是华夷之辩。此书将文天祥视为宋代儒家三百年培养人才的结晶,为宋儒最忠义的代表,强调文天祥忍常人不能忍之折磨,体现人臣之义理,乃万世之标杆,与诸葛亮并称为忠义典范。
在朝鲜人对文天祥的大力拔高之下,他们将朝鲜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比拟为文天祥。历史上反对李成桂篡权的郑梦周、抗倭英雄李舜臣、被俘到倭国后想法设法逃回朝鲜的姜沆、起义并抗倭的赵宪等,都被比附为朝鲜文天祥。经过如此渲染,文天祥已经成了朝鲜家喻户晓的人物。
朝鲜百官
四、卧龙祠到三忠祠
卧龙祠,朝鲜宣祖于1603年建造以纪念诸葛亮,1695年岳飞也被奉入其中。英祖时期,英祖曾和朝鲜大臣商量是否将文天祥也纳入供奉。但因为当时朝鲜流行疫病,左参议说无法役使民夫扩建祠堂,希望暂停迎奉。而礼曹判书认为,祠堂空间很大,追加一个文天祥牌位和画像绰绰有余,无需扩建。追享文天祥时,可依照诸葛亮、岳飞的办法,“以位版奉安”,“画像则别为藏置”,祭祀则一年两祭,文天祥画像的安奉致祭日可为六月初二。
卧龙祠
此后,英祖让官员洪益三去实地考察卧龙祠的情况。洪益三报告称,卧龙祠很大,有三间庙舍,诸葛亮、岳飞、文天祥可各占一间,从左到右排列,诸葛亮在左,岳飞在中,文天祥在右,并可将卧龙祠重新粉刷一遍。此后,英祖又对卧龙祠的相关细节进行了细致询问,洪益三都一一作答。可见英祖对迎奉文天祥画像一事相当重视。
到了六月初二,画像如期安置,卧龙祠也成了三忠祠。此后,英祖经常派人去三忠祠祭祀三贤。尤其是英祖王四十六年,英祖特命朝臣撰写并让其当堂诵读“卧龙祠宣庙教文”“岳武穆配享备忘记”“文文山配享备忘记”,追忆了卧龙祠创建、发展、延展始末,记述了朝鲜卧龙祠是如何从只祭祀诸葛亮到增加岳飞、文天祥的历史。文章读罢,英祖王即亲自做注,阐发微言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