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一诺拿回家一张考了70分的考卷,可她并不发愁,觉得这样可以了,即使一帆让姐姐加油,一诺会反问:“我为什么要加油啊?”
一诺妈妈最大的担心是:长此以往,她这么无欲无求,是不是就没有上进心了。
是什么扼*了孩子的上进心
遇到过很多父母都有这种担忧:孩子始终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比如考试不在乎多少名;不愿意去参加活动;情景剧当个小配角也不愿意;领奖品和零食也不在乎……
“不求上进”成为了很多父母批评孩子的话语。
@ZH家长
女儿明年就要参加中考了,期末家长会时,老师说她学习能力没什么问题,就是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满足于中等水平,没有斗志。我知道这不是一天两天变成这样的,不知道该怎么鼓励她,知道要考最好的高中,但丝毫没有行动,急死我了!
其实,所有的孩子最初都是有上进心的,只不过有的孩子刻意地收起了自己的进取心。主要有两点原因。 ▼
其一:期望太高,TA害怕自己会做不到
父母的要求很高,给孩子定了很远大的期望,孩子想要做得很好,但又怕自己失望,也怕周围的人失望,所以用不在意的方式来掩饰。
从出生起,父母就对孩子有所期望了,美国Bezos Family Foundation曾做过一份关于父母期望值的调查,超过2200位父母参与。
调查发现:
56%的父母认为宝宝在3岁前可以自我控制;
36%的父母认为宝宝2岁前可以管理情绪;
43%的父母认为宝宝在2岁前有分享玩具并轮流玩耍的能力;
……
事实真相和大多数人们以为的有所偏差:
宝宝在3岁半 - 4岁才开始学会自我控制,并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掌握这个能力;
分享玩具和管理情绪同样需要等到3 - 4岁;
……
现在的孩子总是被过早地投入学习的赛道中,但却忘了可能这件事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
孩子会感知到父母的内心,当感知到了父母的紧张与焦虑,便不敢去挑战,把自己的进取心,也就是努力的能量给隐藏了。因为TA害怕输,更害怕的是来自大人的失望和指责,所以才选择了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