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又到了一年级小豆豆们加入少先队的时间了。我家孩子已经四年级了,没有这个困扰!可是一年级的家长们就焦虑了,因为加入少先队是分批的,据说第一批是先让优秀的同学加入,大概占总人数的1/3,其他的二年级再加入!
我家孩子所在的学校,对于这个“优秀”的界定还算比较“公平、公正、公开”。他是让学校大队部干部们(高年级的孩子)分工合作,进行一对一选拔,一年级的同学们以闯关的方式一一挑战。选拔的大纲是“六知六会一做”,有人负责唱队歌部分,有人负责问问题环节,还有人负责系红领巾、敬队礼、宣誓词等等,这样下来就真的有的孩子会,有的孩子不会!有的孩子掌握的多,有的孩子掌握的少,第一批入队的孩子,通过这样的小闯关方式就“筛选”出来了!
家长也不再会抱怨“优秀”的都是家委的孩子!毕竟要入少先队,这些知识确实是必须要掌握的。
再说回我最开始的困惑,少先队员入队为什么要分批入队呢?我其实大概可以理解,就是让“优秀”的先入队!让别的孩子以此为“榜样”学习进步。
但事实呢?事实是第一批能入队的孩子们固然很自豪、骄傲,但没入队的孩子却也因此而情绪失落,负面情绪远远大于正面。
我来说说在学校加入少先队没有加入少先队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或者他们的落差点在哪里?在学校,除非恶劣天气,每周一都有固定的升旗仪式。差异就在这里,升国旗的时候,少先队员敬队礼,而非少先队员只能行“注目礼”。虽然我们成人也行“注目礼”,但曾经所有的一年级孩子看着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敬队礼”,一起羡慕,好像心里还舒服点儿,但现在看着旁边的人自豪的领队礼,而自己却无法抬手行礼时,他们小小的心灵里失落、自卑不言而喻。而这样的情绪还要伴随他们整整一年!每周的升旗仪式,甚至每次学校的重大活动,可能他们内心都是抗拒的!
再者,既然第一次是筛优,到二年级的时候剩余的又全部让入队,这个对比第一次是不是有点过于草率了,或者说是对第一次筛选的推翻,并不是优秀的才能加入,因为最终大家都会加入,只是时间的问题。
那么既然,为什么又要做第一次的筛选,显然第一次的“筛优”行为,其产生的影响,并不如预期那么积极向上,不是吗?
友友们,你们同意取消“分批加入少先队,第一批择优入队”的做法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