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之所以被称为礼仪之邦,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无论吃穿住行,凡事都要讲究礼仪。
而修房盖屋作为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大事,自然也少不了各种各样的礼仪。
民间有句俗话叫做:“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
撇开其字面背后尽人皆知的寓意不讲,这则谚语的广为流传,事实上与古人极其重视,以至于代代相传到如今的民间建房礼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起房大吉
过去农村人常说:“房顶有梁,家中有粮;房顶无梁,六畜不旺”。可见“上梁竖柱”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仪式感是何等的强烈。
据真实史料记载,建房上梁举行仪式始于我国魏晋时期,到明清时期已风靡全国,深入人心。
建房礼仪实质上是一种求吉纳福的祭祀礼仪。人们举行这些仪式的唯一目的就是祈望屋舍永固乃至富贵绵长、儿孙满堂。
上梁是建房过程中头等重要的关键环节,加之其象征性的,在宗教层面上连接天、地、人的纽带意义,因而被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古人推上无比神圣的位置。
热烈的场面
以至于自古以来,木匠行当里无人不知通书中那句定义性质的名言:“上梁有如人之加冠。”
以至于时至今日,中国民间依旧把上梁仪式视为建房礼仪中理所当然的重中之重。
有道是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迄今为止,全国各地祭梁方式固然有所不同,但中心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
按照千年传承之成规,举行仪式大致可分为“祭梁三部曲”。
祭祀
首先要选择一个与房主人生辰八字并无克冲的良辰吉日。日子当以黄道日为佳;时辰最好选择月圆、涨潮之时,取合家团圆、财如潮涌之意。
上梁之前必先祭神。厅堂正面墙中央,张贴写有“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字样的大幅红纸,作为祭拜神灵之所在。
房主人除了焚香烧纸,还要摆上一桌供品,北方往往是“三碗饽饽五碗菜”,菜肴多取谐音以求吉利。
中梁动斧之后,将不再被视为凡俗之物,而是如同“栋梁”、“一家之长”一样。
祭祀
中梁会被安置在整座厝宅的最高处,乃房屋之“脊梁”,代表着家宅的安逸祥和。
中梁朝下正中间部位,贴有一张画着八卦图案的红纸,俗称“阴阳鱼”,用以镇宅驱邪。
“阴阳鱼”左右是一幅对联,常用词有“周公六爻安天下,文王八卦定乾坤”、“上梁欣逢黄道日,立柱巧遇紫微星”等等不一而足。
上梁工作须由两位分别属龙、属虎的匠人完成,以取“龙虎相配、吉祥有利”之意。
上梁仪式
仪式中最热闹喜庆的一环是“抛梁”,即匠人将主家预先备好的烟糖钱币等物,从梁上撒向四周围观的人群,嘴里还念念有词:
“抛梁抛到东,东方日出满堂红;抛梁抛到西,麒麟送子挂双喜;抛梁抛到南,子孙万代做状元;抛梁抛到北,年年囤囤白米堆”。
整个仪式结束之后,主家会大排筵宴,款待众人,并且参加的人越多,主人越是高兴。
据说,人多预示着主家未来人丁兴旺、财运亨通……
高朋满座
也许有人会说,这种形式的传统建房礼仪太过繁琐,也太过老套,还夹杂着形同桎梏的封建迷信色彩,既不可信,也不值得尊崇。
毋庸讳言,这种想法也不是没有道理。人各有志,不必拘泥。
但笔者认为,也不必对传统礼仪求全责备。
凡事总要有个由头。现代社会固然没人拿鸡毛当令箭,但借此方式为子孙后代祈福,图个吉利,退一步说,求个心理安慰总没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