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年,和这位老朋友再次联系是在网上。他外号“老虎”,是一个沉默寡言、性格刚毅的西北汉子。很难想象,4年前,他面对我的镜头,掩面痛哭整整40分钟。
虎吾成,初次见面,他40岁,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果耶镇虎家梁村人。再联系时,他44岁,是甘肃省兰州新区西岔镇新康村人。
2021年8月5日,虎家梁下着小雨。两天后,虎吾成作为舟曲首批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群众之一,将离别故土,搬赴千里之外的兰州新区。
第一次跟“老虎”打招呼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我们在他老家堂屋里,隔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包袱靠吼对话。直到政府安排的载货卡车缓缓驶近,他才向外探了探头,喊了声“停大门口”。
没过一会儿,“老虎”猛然从行李堆中蹦了出来,腼腆地看了我们一眼,径直走向屋外:“大门都塌了,司机怕是不好找。”
在藏语里,舟曲意为“有龙之水”,然而受特殊地理条件影响,这里成为一条“难缚的苍龙”。很多人对舟曲的印象,始于2010年那场夺走上千人生命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铁打的舟曲人,打铁的自然灾害。”尽管坚韧不屈的舟曲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涅槃重生的奇迹,但时至今日,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依然不断地撕扯着这片土地。在这里,每走一步几乎就有半步踏在地质灾害隐患点上。
“老虎”的房子自2008年建好后,几乎“年年毁、年年修”。搬家前一年的一场山体滑坡让历经多年“缝缝补补”的老家地基开裂,几乎彻底坍塌。
为了舟曲群众彻底摆脱连年重复受灾的困境,甘肃省在2021年启动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和“老虎”一样受地质灾害威胁的12000多名舟曲人,分十几批次千里迁徙,搬到一马平川的兰州新区。
把家具行李搬到货车上用了大半天的时间。在“老虎”和家人来回搬运行走之间,门口的台阶似乎又垮下去一些。
雨下大了,“老虎”终于腾出时间坐在了镜头前。我还没发问,他先抬眼环望四周:“马上离开了,有点难过,是住了几十年的家啊。”说完,掩面而泣。
我走过舟曲众多坐落于灾害隐患点上的村庄,舟曲人与频发的地质灾害反复斗争,多出一抹英雄主义色彩。
我见过拿木棍撑房梁的,也见过用挂历糊墙缝的,最让我震撼的是,有一户居住在一处滑坡体前缘的人家,院子地上粘满了宽胶带。房主告诉我,胶带可以粘住裂缝,“不让它再裂下去”。在那一刻,我选择“相信”这个方法是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