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至时节,南方还正处于梅雨季节,北方却逐渐显得炎热。白昼也变得更长,清晨四五点钟,窗外的鸟儿就开始欢唱;晚上也要到六七点时,太阳才不舍地离去。
天空中晴雨不定,时而乌云翻滚,眼看暴雨将至,却只滴落了几个雨点,忽然又是朗日晴天,气温却陡然升高,令人感到闷热难耐。
夏至时恰逢麦收,白居易就曾这样描述,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表达了对季节更替的敏感。人们为了避暑,也会喝凉茶和绿豆汤,以利于清热去火。
韦应物也细致地观察到,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更担忧在田地里辛苦劳作的农夫,苦热安可当?北宋有一位诗人也曾在炎热的夏季外出纳凉,看见一些自然界的景物,便赋诗抒怀。夏至时节,送上张耒的一首七律,愿清凉伴随左右。
夏日
宋代: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张耒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超然台赋》曾被东坡先生盛赞,宋神宗也很欣赏他的才华,还亲自将其策为进士。诗人入仕后兢兢业业,颇有政绩,可惜后来因受到苏轼的牵累而多次被贬。这首诗是作者在夏日抒怀,表达了归隐田园之意。
诗的大意是:夏日江村,风和日丽,檐上栖息的乳雀羽翼已成。天朗气清,蝴蝶在枝间飞舞,蜘蛛在屋角织网。月光疏落、拂照帘上,虚倚枕上、卧听溪声。两鬓早已染霜,一直希望伴随渔樵,打发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