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创作于张耒闲居故园之时,虽然每日生活闲散,诗人心中却愁情难抑,而且简陋的屋中又闷热之极,他就更加没有心情读书创作,于是便独自外出纳凉。
首联交代时节、地点和天气情况,诗人走出户外,村庄里一片开阔,虽然是长夏,但是“风日清”三字,表达出一种畅快之意。诗人心情变得舒畅,更愿意接近大自然,也生动地描绘了“檐牙燕雀”正跃跃欲试,希望早日展翅高飞。
诗人继续缓步前行,走不多远,发现前面花团锦簇,日光下的蝴蝶翅膀闪亮,更显得鲜艳夺目,它来回穿梭、上下飞舞,丝毫不在意诗人的存在。
而人家屋角的蜘蛛正忙得不亦乐乎,我的地盘我做主,它张网以待,不急不躁地等待着猎物不请自来。诗人通过“晒粉、添丝”的描写,形象地展现出夏日里小动物们的活动,非常生动有趣,也委婉地表达出乡村的宁静,以及作者的轻松心情。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明月高照,暑气慢慢消散,凉意缓缓聚拢。“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作者用两个叠声词,分别形容月影和溪声,读起来很有乐感;而“邀、纳”二字,运用拟人手法,颇有生趣。
夜色深沉,诗人却睡意全无,他斜靠在枕头上,欣赏着月光,倾听着溪声。颈联描写入微,仿佛帘和枕都有灵性,将天际之月、溪流之声,都呼唤到身边来。诗人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无墨画,更抒写了一首有声诗。
斑驳的月光洒向大地,让整个村庄都显得如此静谧。诗人思绪万千,他回忆起自己的大半个生涯,虽然小有建树,但依然觉得才不经用,于是尾联突生感慨,“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人生只有短短几十个春秋,不管富贵亦或贫贱,都希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不愿随波逐流,不想虚度光阴。可是面对难以捉摸的命运,诗人也只能学会恬淡、笑对人生,从此之后谱写渔樵闲话,再也不问朝堂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