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分明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5月
摄影/单之蔷
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北方向的高陵县马家湾乡,泾河汇入渭河,由此便产生了 “泾渭分明” 这个使用率极高的成语。人们也用它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
“泾渭分明”描述的是这样一道风景:泾河与渭河交汇处,两河一清一浊,互不混杂,清晰的分界线绵延数里,蔚为壮观。这种风景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不过它们的成因并不只是水清水浊那么简单。
形成此类风景的先决条件是,相汇的两水颜色要有足够差异:通常是一个黄一个绿,有时也会是一边深、一边浅。
水的颜色与水体成分、水中包含物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河水的含沙量很重要,如果江河流经黄土地区,水就容易被所含泥沙染成黄色,流经红土地区的,就会形成“红河”、“赤水”。除了泥沙,人为污染、藻类暴发等也会使河水变成不同颜色。
洪水期的长江和汉江交汇口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2月
摄影/吴铭
两股颜色不同的水流交汇,总有一个相互掺杂的过程,这个过程有长有短,有时水流过几米、几十米就“不分你我”了,有时则能“齐头并进”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依然能看到明显的分界线。
在颜色差异的基础上,两股水流的“混掺带”、分界线要足够长,才谈得上壮美风景。河水的密度、温度以及酸碱度等因素会影响混合的快慢,而水量、流速以及交汇河道的角度,也会影响分界线的长短。
洛扎雄曲与熊曲两河交汇处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10月
摄影/刘子睿
通常情况下,两河交汇角度如果呈比较小的锐角,交汇后两道水流更易于保持各自之前的方向,几乎是“平行”流动,它们齐头并进,不会很快交融,于是出现绵延很长的分界线。如果两河以接近直角的方向交汇,那么水流的方向相互交叉,很快就能融合到一起,分界线也很快就模糊不清了。
以上说的是两条河水量相当的情况。两河如果水量差异很大,那么水多的很快会稀释掉水少的,分界线会很短,而且不太明显。总体来说,两条河越是势均力敌、交叉的角度越小,越有可能形成泾渭分明的风景。
当曲与沱沱河交汇处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2年3月
摄影/铁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