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视角看今日蚂蚁岛。蚂蚁岛管委会供图
蚂蚁岛,陆域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在广袤东海里小得像一只蚂蚁。但蚂蚁岛艰苦创业精神,却名扬全国。上世纪50年代,300多名妇女人拉肩扛,仅用16个月就筑起1300米长的海塘,增加生产面积近500亩。
“那天,习*参观了创业纪念室,看了历史纪录片,还和乡、村干部和妇女代表座谈。他勉励我们,老一辈创造的‘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还要继续发扬光大。”一个个画面,在林伦脑海清晰浮现。
而今,漫步小岛,海塘如镜,照出不断创业的故事——渔业转型过程中,岛上引进造船企业,创造近4亿元的工业年产值;发展旅游产业,丰富研学课程,年初以来,入岛游客已超5万人次。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进伟大事业。从传承“红船精神”,到总结“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再到弘扬地域人文精神,以此凝聚家国情怀、汲取奋进力量,底色正是永恒的爱国主义。
一张蓝图绘到底。近年来,《浙江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发布实施、227家省级及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遍布城乡、8090和00后新时代理论宣讲团走进基层一线……爱国主义精神广泛弘扬,蔚然成风。
来自杭州市政苑小学的学生走进浙江省档案馆“大写浙江人”展厅,近距离“触摸”历史、走进榜样、聆听故事,激发爱党爱国爱家热情。记者 董旭明 摄
(二)“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
“对我来说,爱国很具体,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多为社会作贡献。”国庆期间,刚调任一家银行支行副行长的朱金燕,还在忙着调研杭州钱塘区的新注册企业,帮助做好授信。
从浙江大学毕业后,她从事金融工作10多年。从普通职工做到中层管理者,常常激励她的,正是那年国庆节前的一堂思政课。
2006年9月27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小剧场,坐满了青年。
台上,坐着*同志。
这是继2003年、2005年后,省委*第三次为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
“浙江怎么样?”一开场,他先抛了一个问题。
一双双眼睛或好奇,或不解。朱金燕是湖州人,那时在读大三。这一问,让她心生困惑,也惊觉对家乡了解如此有限。
*同志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在浙江求学,将来许多人还要在浙江创业和生活,就要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历史、人文和人民生活情况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对一名大学生来说,要了解浙江、热爱浙江,进而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民族,激发起应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
从胡庆余堂的“戒欺”牌匾,到孝义持家的浦江郑氏,再到巴黎“温州街”,他讲了一个又一个精彩小故事。
临近尾声,他寄语同学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学习浙江精神,感悟浙江精神,实践浙江精神,弘扬浙江精神。
这堂课,让大家收获颇丰。这些年,朱金燕常在工作中和民营企业打交道,对浙商“四千精神”有了更深理解,更坚定了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职责。
青少年参观嘉兴市南湖革命纪念馆。拍友 金鹏 摄
青少年是国家、民族和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首先要引导青少年树立家国意识、培养爱国情怀。
2004年7月,答《学习时报》问时,*同志就指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是未成年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在他的主导下,浙江于2004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2005年,浙江省委建立省领导联系高校和定期为高校师生作形势政策报告制度,并持续至今。
“习*结合自己的阅历,给我们上了一堂人生课,鼓励我们树立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和社会主义观念,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说起19年前在省人民大会堂聆听*同志“同大学生谈人生”报告的那一刻,吴盛记忆犹新。
彼时,这位临床医学专业的大二学生,因学业忙碌倍感辛苦,也常在思考,“未来要当一名怎样的医生?”
这次报告,极大鼓舞了他。大学时,他多次参加医疗下乡服务。工作后,他主动报名到拉萨等地参与医疗援助。眼下,作为浙大二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他所在的团队通过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已让数百位帕金森病患者受益。
“办好思政课,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政教育,要求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20多年来,浙江持续将“在课堂上讲”与“在社会中讲”结合,利用革命老区等资源,持续开展“红色寻访”“春泥计划”等活动,引导青少年赓续精神血脉。就在国庆期间,不少大中小学师生走向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参观“大道之行——‘八八战略’大型主题展览”等,了解国情民情,体悟个人与祖国的联系。爱国主义精神,成风化人,立心铸魂。
华文学校舞龙表演亮相意大利米兰街头 拍友 赵建斌 摄
(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连日来,浙江各地共度国庆之际,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也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欢庆活动:米兰华人街上龙腾狮跃,伦敦唐人街张灯结彩,横滨中华街上秧歌、腰鼓等表演热闹非凡……
身处大洋彼岸,看着一抹抹动人的“中国红”,对祖国的热爱和自信,在丽水市侨联原副主席留志然心头涌动,也让他想起了一件往事。
那是2002年11月25日,从那不勒斯返回家乡青田,他就接到通知,去见一位“老朋友”。
“志然同志,我们又见面啦!”
原来,是*同志!刚任省委*不久,他就专程来到侨乡青田调研。
浙江人敢闯世界。200多万浙江籍华侨华人,遍布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青田县域人口不到60万,却有华人华侨38万余人,几乎“家家有华侨、户户有侨眷”。
对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同志看得很重。他曾在不同场合强调,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浙江人,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浙商,这是浙江的一大优势,“希望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继续发扬爱国传统,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为推动浙江现代化建设,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的友好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现场,*同志讲起6年前,与留志然在意大利见面的场景,仔细询问了浙籍侨胞在意大利的发展情况。
“没想到,都过去6年了,习*还记得那么清楚,真是太难得了!”这次见面,深深刻在了留志然记忆中,让他体会到*同志心系侨胞、重视侨胞的情怀,也激励了以实际行动回报关爱、报效家乡的使命。
此后,他积极参与家乡慈善事业、“五水共治”等工作,并“以侨为桥”,为项目和人才招引牵线,还作为青田县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为华侨文化建设等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