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广才
每当看到盛开的玫瑰,便想到上世纪80年代的电影插曲《我心中的玫瑰》,李谷一深情的演唱,如泣如诉,既有力量也极沈郁,既唱出了女主人翁的心酸和无耐,也表达了女主人翁对未来的期盼。记得当时曾一边一边的反复听它的录音。不仅沉迷歌曲顿挫有致的节奏,也喜欢它似礼赞,似呼唤的激情澎湃。当时虽然没有见过玫瑰,但玫瑰一词已深深印在了记忆里。
“在我心灵深处,开着一朵玫瑰,我用生命的泉水,把它灌溉栽培。啊,玫瑰,我心中的玫瑰,但愿你天长地久,永远永远把我伴随,在我忧伤的时候,你给我安慰,在我欢乐的时候,你使我生活充满光辉”。每一次听着李谷一扣人心弦的唱腔,会有莫名的忧伤,进而又有感动,并有一种力量,一种信念,激励我前行。有时会情不自禁流下眼泪。
玫瑰在这里,不仅是爱情,也是信念,是力量,是期盼,是美好,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我心中的玫瑰,就是我上世纪70年代,在枣庄三中上高中时的政治老师王玉卿,她既是师长又像母亲,两年半的高中生涯,她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并影响了我的一生。王老师心地善良,深知农村孩子上学不易,她苦口婆心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要和非农业户口的孩子攀比。她常说:“你们整天吃煎饼,咸菜,喝开水,生活艰苦,不好好学习,对不起吃苦耐劳供你们上学的父母”。她爱人王溪畔是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也同样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德,王记者多次利用晚上,给我们全班学生上新闻写作课,他讲课有理论有实践,使我受益匪浅。那时我们班的教室每晚都灯火通明,大家的学习劲头十足,班主任罗老师多次表扬我们。
王老师对我格外关心,有一段,见我受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习情绪有些低落,就及时给我谈心。王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虽然毕业后要回到农村,但劳动也需要知识,知识改变命运,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学习,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一席话,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也对自己的不懂事感到内疚。想想父母的操心费力,想想自己每周来回跑40多里路,不就是为了多掌握知识吗,不好好学习,不仅对不起老师父母,也对不起自己。
王记者那里有《山东广播》一书,王老师便拿来给我,并几次给我双格稿纸,让我学习写作,每有王记者采写的稿件在电台广播,就叫我到她家里听,王记者还给我讲采访的过程和体会。王老师王记者的良苦用心,让我极为感动,他们就像父母一样,关心我,教育我,让我一个住校学习的农村孩子,有了家的温暖,有了学习的动力。
有一段时间,学习比较乱,城里的个别学生,带头不上课,王老师也受到冲击,我们班同学们在议论时,也感到学习没有多大用处,认为学的再好,还要回农村摆弄坷垃头,照样当农民。但我不这样认为,我就给他们说:“王老师说了,不论干什么,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只要好好学习,总有用着的一天,乱只是暂时的”。我没有受个别人的影响,仍认真学习,并暗下决心,绝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1975年6月,在学校高中毕业典礼大会上,学校让我代表农业户口的学生,作表态发言,我感到是对我高中生涯的肯定,是老师们,特别是王老师悉心教导的结果,成为我一直向前的动力。
牢记老师的教诲,从学校回到了我那小小的山村,不论是劳动,还是当民办教师,我不忘记学习,坚持写新闻稿件,引起了公社和区广播站的注意,在参加工作当了煤矿工人后,还曾打听我的去向。在煤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废寝忘食趴在宿舍的床上写新闻稿件,一度被周围的工人误认为我是学生,后来通过考试应聘,调到了矿宣传科工作,王老师王记者给我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我一干就是十八年,直到走向领导岗位。
退休后因身体有病手术,沉寂了一段时间,但王老师的教导时时在我耳边响起:“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写作是我的终身爱好,不能因身体原因放弃。去年开始,我又拿起笔开始文学写作,一年多来,已在微刊、报纸,齐鲁壹点发表散文、诗歌200多篇(首)。并获得齐鲁壹点2022年度影响力创作个人。
今天夜里,三点多醒来,突然想起来《我心中的玫瑰》这首歌,便在手机里搜索,听着那熟悉的旋律,不禁想起来了王老师,王老师不就是那朵玫瑰吗?王老师,您的芳香一直在陪伴我,您的教诲一直激励我,您的慈母心肠一直温暖我。“在我忧伤的时候,你给我安慰,在我欢乐的时候,你使我生活充满光辉”。想着想着竟然泪流满面,并立即写下这段文字,以此感谢我的恩师。
壹点号 云谷山人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