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一文发布后,私信太多了,满满都是关于"朋友"的困惑:有人说酒局太多应付不来,有人纠结手上的项目会不会得罪朋友,还有人感慨四十岁了,竟然找不到一个能倾诉心事的朋友...
思来想去,我决定写一写朋友。
说起朋友,我们似乎都很熟悉,但真要说清楚,却又模糊不清。
朋友这个词,拆开来看,"朋"是什么?"友"又是什么?
朋,志同道合的同类人。
友,亲近和睦,相互关爱。
你想过没有,其实朋、友、朋友,其实是三种不同的关系。
自己越高级,才能同频出高级的朋
我们生活中有太多被错误定义的"朋友"。那些经常一起吃饭、喝酒、打牌的人,很多时候只是伙伴,而非朋友。就像我们常说的酒肉朋友,说白了,不过是因为某种场合或习惯而聚在一起的人。
真正的朋友,志同道合是前提。
- 志同,就是志向一致。比如同样热爱写作,同样追求自由,同样向往某种生活方式。
- 道合,就是信奉的道一致,也可以说三观一致。对事物的判断标准相似,价值观相近,看问题的角度相通。
志同、道合,合起来我喜欢称之为"同频"。就像两个音叉,频率相同时会产生共振。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当你们的思想频率一致,自然会产生心灵的共鸣。
要找到这样的朋友,不是靠刻意去交往,也不是靠频繁见面,而是靠筛选。
筛选同频,同就是同,不同就是不同。
这事没有捷径,也不需要技巧。
- 志同而道不同,不可以为朋。比如同样喜欢写作,但一个人认为文字应该服务于市场,一个人认为文字应该表达真我,这就很难成为真正的朋友。
- 道同志不同,也不为朋。三观一致,但人生追求完全不同,也难以长久相处。
有些人总想着通过频繁联系来维系友谊,其实这是本末倒置。硬往一块凑,没事打电话,拉着一块玩,是没有用的。泡多了,顶多泡成友,泡不成朋。
为朋不必为友,友而不朋也没什么味道。
朋比友高级。
自己越高级,才能同频出高级的朋
所以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来了就很开心,友不友的不重要。
真正的朋友,即使很久不联系,再见面时依然能够无缝衔接,因为你们的频率从未改变。
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
朋而不友,淡淡的,很清澈,可以长久。
水是最平常的物质,却能滋养万物;
朋友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不需要过多的甜言蜜语,而是彼此理解、支持与成长。
庄子那句话后边还有半句:"小人之交甘若醴。
"醴是甜酒,腻腻乎乎的,反而容易出毛病。
一方面是因为小人的交往受利益驱使,而非志同道合之共鸣,利尽则散。
另一方面,人与人太近了,边界模糊,相互纠缠、共业,那就是麻烦。
我见过太多因为过度亲密而最终反目成仇的例子。
那些一开始甜如蜜的关系,往往经不起时间和利益的考验。
而那些看似淡如水的朋友,却能在你需要时给予最真诚的帮助。
所以,交友不如寻朋。
自己越高级,才能同频出高级的朋
寻朋之始在为己,先把自己搞好,自己越高级,才能同频出高级的朋。
这就像磁场一样,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朋友。
同频相吸,反而又不需要寻,不寻而寻,自动导航。
当你专注于提升自己,真正的朋友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你的生命中。
所以交朋友这事,大可以无为了。
无为在外,有为在内。
不要刻意去寻找朋友,而是专注于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当你成为那个值得结交的人,真正的朋友自然会被你吸引。
朋友不是用来收集的徽章,而是灵魂的共鸣者。
一生能有几个真正的朋友,已是人生的幸事。
如果这篇小文对你有些许触动,请让我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