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来顺原来是一家粥铺,1914年改名为东来顺羊肉馆。开粥铺时,涮肉是扩充的经营项目,由于受到顾客欢迎,才改为羊肉馆。
他们从德外成批买进小羊,一直饲养到入冬,小羊长大,也到了涮肉的旺季。屠宰时把羊身上最好的部位,像后腿、上脑等留作自用,其余的卖给其他肉铺。这就保证了东来顺的肉鲜、肥、嫩,再加上刀工精致,涮起来鲜嫩可口。后来,人们形容东西鲜嫩或年轻人还不成熟,就说“东来顺的涮肉——真叫嫩”。
六必居也是北京著名的老字号之一,做的酱菜声名远扬,五湖四海的宾客都爱吃。这家的酱菜取各家之长,酸、甜、辣、咸、鲜五味俱全,柜台上常备着抹布,擦掉卖酱菜时洒下的汤汁,当然是各种酱菜的味道都有,所以就有了“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的说法。人们用这句歇后语来比喻一个人的经历坎坷,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经验丰富、见多识广。
鹤年堂讨刀伤药——死到临头鹤年堂中药店位于广内菜市口。清代时,菜市口是官府处决犯人的刑场。鹤年堂处在这个特殊的位置,因此担负着一项奇特的职责,就是要招待行刑刽子手和监斩官的酒菜。*人前,监斩官和刽子手聚集在这里大吃大喝,刀就放在店里的柜子上。死者家属则向刽子手送厚礼,请他们在人头落地时用馒头堵在犯人腔脖,以免鲜血喷出。
鹤年堂因为是座中药店,门前又是刑场,因此曾被人误认为卖过人血馒头,或用人血馒头制药,因此留下了“鹤年堂讨刀伤药——死到临头”的歇后语。过去北京有句骂人的话叫“鹤年堂讨刀伤药的……”意思是说人快死了,离上西天不远了。
吃了烤肉到卢沟 ——晚(宛)来晚(宛)走北京有两家卖烤肉的老字号,一家是宣武门内大街的烤肉宛,一家是座落在什刹海北岸的烤肉季,人们称这两家烤肉馆为“南宛北季”,慕名来品尝的人非常多,是北京著名的饭馆。
卢沟桥所在地是原来的宛平县城外,“烤肉宛”与“宛平县”里都有一个“宛”字,“宛”又与“晚”同音,从烤肉宛(晚)那里吃完烤肉后,再去宛(晚)平县的卢沟桥,所以为“晚(宛)来晚(宛)走。在日常生活中,说某人来晚了,要罚他晚走,说上一句:你今天要吃了烤肉到卢沟——晚(宛)来晚(宛)走,诙谐又幽默。
您还知道哪些老字号歇后语?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分享~
· end ·
致谢和声明本文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侵删。
本文转自《北京档案》,作者崔金生。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北京传统文化联盟”了解)
,